2020年两会应知应会常识点 【党团范文】

作者:故事兔

  采用考试题海战术,坚持完成每日考试练习题,熟练运用答题技巧。520作文网为大家带来的2020年两会应知应会常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年两会应知应会常识点

  1.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2020年两会应知应会常识点 【党团范文】

  2.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9.1万亿元,增长 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 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3.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4.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设立科创板。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5.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6.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7.2019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8.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

  9.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xxx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1.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对新冠肺炎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12.坚决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

  13.迅速扩大医用物资生产,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保障交通干线畅通和煤电油气供应。

  14.因应疫情变化,适时推进常态化防控。

  15.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

  16.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分享防疫技术和做法,相互帮助、共同抗疫。

  17.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

  18.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19.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

  20.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21.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

  22.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

  23.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4.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25.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26.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27.“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28.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9.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30.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31.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32.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33.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34.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35.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36.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37.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38.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39.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40.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41.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42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43.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44.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45.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46.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47.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48.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49.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50.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

  51.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52.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53.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54.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55.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

  56.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57.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58.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59.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60.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61.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62.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63.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

  64.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65.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66.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67.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68.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69.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70.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

  71.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72.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

  73.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74.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75.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76.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77.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78.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79.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80.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81.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82.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83.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84.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

  85.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86.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87.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89.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

  90.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治理能力。

  91.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92.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惩治腐败。

  93.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

  94.要大力纠治“四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95.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

  96.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7.人民军队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优良作风。

  98.要深入贯彻xxx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99.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

  100.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0年两会应知应会常识点

  一、填空题(40题)

  1.两会是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

  2.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大的组成机构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6.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7.《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审议。

  8.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

  9.2020年5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

  10.2020年5月20日,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5月27日闭幕。

  11.5月22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2.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5月22日上午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正文部分共有7条。

  1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14.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15.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联组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16.民法典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17.民法典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18.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时指出,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19.5月23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听完有关委员关于“新就业形态”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补齐短板。

  20.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指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常态化疫情防控,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21.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就疫情防控作出最新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摆在湖北面前的紧要任务,就是全力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22.习近平26日下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对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次实际检验,充分体现了改革成效,同时也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扭住政策制度改革这个重点,统筹抓好各项改革工作,如期完成既定改革任务。

  23.5月26日下午,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这是他今年两会第四次“下团组”。

  2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收到议案506件,建议约9000件。

  25.李克强总理5月23日上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当前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必须更大力度坚持改革开放。

  26.5月23日上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表示,不能继续再走“大项目投资”的老路子,而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把更多资金直接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上来。

  27.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保”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共出现85次。

  28.李克强总理曾在两会前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说,“听起来,‘保’好像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说法,但其实不然。‘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

  29.“延”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新词,体现了一系列针对疫情的政策举措。

  30.汪洋从8个方面总结人民政协一年多来工作。

  31.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2020年人民政协工作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团结动员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紧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32.《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

  33.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

  3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35.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36.2020年,要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37.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38.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39.《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4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大会选举李斌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

  二、单选题(20题)

  1.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侵权责任 D.法律责任

  2.在湖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意识和 防控意识。

  A.安全风险 B.资金风险 C.公共卫生风险 D.廉洁风险

  3.习近平26日下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践再次证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 。

  A.伟大军队 B.杰出楷模 C.英雄军队 D.过硬队伍

  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强调:“今年,实现我们的脱贫目标,还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提出这个目标,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 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 。”

  A.农民、共同富裕 B.乡亲、共同富裕

  C.贫困人群、共同进步 D.农民、共同进步

  5.5月23日上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强调,此次我们专门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把相关资金全部转给地方,中央一点不留,省里也只做“过路财神”,要让资金直达 ,直接用来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民生。

  A.市县基层 B.百姓手中 C.基层一线 D.贫困地区

  6.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在人大代表们手中,和往年比,薄了不少。今年约 万字。

  A.2.06 B.1.04 C.0.98 D.3.05

  7.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跟市场主体相关的词里,“小微企业”提及次数最多,总计 次。

  A.15 B.17 C.13 D.12

  8.汪洋对人民政协2020年工作进行部署时强调,要坚持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制度,完善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 机制。

  A.督察 B.落实 C.督办 D.督查

  9.《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 ,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A.直饮水机 B.电梯 C.报亭 D.灭火器

  1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 亿元。

  A.900 B.1200 C.1000 D.1100

  11.要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惩治 。

  A.贪污 B.渎职 C.腐败 D.四风

  12.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 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治理能力。

  A.全面从严治党 B.整治四风 C.惩治腐败 D.廉洁从业

  13.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A.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B.人民至上、健康至上

  C.人民至上、安全至上 D.人民至上、发展至上

  14.“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这次战疫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的 和 。”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总结中国的抗疫经验。

  A.政治能力、政治定力 B.业务技能、职业操守

  C.政治品格、能力作风 D.廉洁自律、忠诚担当

  15.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坚决维护国家 、 、 利益,维护国家战略全局稳定。

  A.主权、发展、安全 B.主权、安全、发展

  C.人民、主权、领土 D.人民、健康、发展

  16.和2019年对比,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一个突出的新词就是“ ”,在今年的报告中出现了 次。

  A.民生、30 B.疫情、31

  C.发展、20 D.人民、40

  17.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 战,实现污染防治 战阶段性目标。

  A.保卫、攻坚 B.阻击、保卫

  C.攻坚、阻击 D.攻坚、主动

  18.《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 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 结算试点。

  A.30、间接 B.30、直接 C.40、间接 D.40、直接

  19.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 、 和人民监督。

  A.法律、媒体 B.法律、公众

  C.法律、监察 D.媒体、监察

  20.2020年,要开展第 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 中国。

  A.七、平安 B.八、幸福 C.七、幸福 D.八、平安

  三、多选题(20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坚持用 、 、 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A.全面 B.辩证 C.长远 D.科学

  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改革创新关键在人,要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德才兼备的 、 新型军事人才方阵。

  A.业务精 B.作风良 C.高素质 D.专业化

  3.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 、 ,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A.平台经济 B.实体经济 C.共享经济 D.虚拟经济

  4.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 、 、 、 加快发展。

  A.革命老区 B.民族地区 C.边疆地区 D.贫困地区

  5.要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 、 、 ,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A.保就业 B.保民生 C.保运转 D.保收入

  6.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方面,要突出 、 、 治污。

  A.合理 B.依法 C.科学 D.精准

  7.2020年,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 、 、 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A.石油 B.天然气 C.电力 D.煤炭

  8.2020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 和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A.市场原则 B.国际通行规则

  C.合作共赢原则 D.精准施策原则

  9.《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 、 、 、 、依法治军。

  A.政治建军 B.改革强军 C.科技强军 D.人才强军

  10.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 ”、“ ”、“ ”、 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澳人治澳 D.高度自治

  11.《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军队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 、 、 的优良作风。

  A.作风优良 B.听党指挥 C.闻令而动 D.勇挑重担

  1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 、 ,支持和规范 ,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A.特殊教育 B.继续教育 C.幼儿教育 D.民办教育

  13.在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方面,2020年,要压实“ ”省长负责制和“ ”市长负责制。

  A.钱袋子 B.米袋子 C.油罐子 D.菜篮子

  14.在推动消费回升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餐饮、 、 、 、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A.超市 B.商场 C.文化 D.旅游

  15.房子是用来 的、不是用来 的。

  A.买 B.卖 C.住 D.炒

  16.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 、 。

  A.能打工 B.有收入 C.有钱花 D.有房住

  17.2020年,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 、 、 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

  A、洪涝 B.火灾 C.地震 D.泥石流

  18.《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 、 。

  A.有效结合 B.互融互促 C.共同进步 D.相互促进

  19.2020年,要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 、 、 营商环境。

  A.科学化 B.市场化 C.法治化 D.国际化

  2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 、 、 。

  A.用贷 B.还贷 C.首贷 D.无还本续贷

  四、判断题(10题)

  1.习近平26日下午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正确答案:重要

  2.习近平在听取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的发言后说:“民营企业在中国这个希望的田野上,开始确实是一片荒芜。(√)

  3.李克强5月23日上午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总理说,我们发展的源泉也来自创新创造。(×)

  正确答案:人民群众

  4.李克强总理指出,过去我们强调,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保民生,现在反过来说,保住就业、保住民生就能稳增长。(√)

  5.“个体工商户”出现了3次,在近年的报告中及其常见。(×)

  正确答案:实属罕见

  6.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其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

  正确答案:基础设施

  7.《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稳中求进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正确答案:改革开放

  8.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正确答案:全部

  9.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10.《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障妇女、儿童、老人、贫困人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残疾

  五、问答题(10题)

  1.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何没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万亿指什么?

  参考答案: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3.新形势下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参考答案: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二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三是坚持依法治港。四是坚决反对外来干涉。五是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

  4.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关于中国经济,习近平作出最新判断和部署。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

  参考答案:内部看,习近平说,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外部看,习近平指出,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5.汪洋从哪8个方面总结人民政协一年多来工作?

  参考答案:加强创新理论学习,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丰富协商形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致力增进群众福祉和促进社会发展;加强团结联谊,广泛凝心聚力;深化对外友好交往,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注重提高质量,增强履职实效;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6.对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

  7.2020年,就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8.2020年,该如何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9.2020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把握哪些重点?

  参考答案: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10.《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2020年两会应知应会常识点

  一、“两会”基础常识

  1

  全国“两会”指哪两会?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召开“两会”的意义是什么?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3

  为什么全国“两会”都在三月开?

  由于人民代表大会要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3月的时间刚好足够处理相关事宜,并且农历春节一般会在一月到二月份,所以选在3月可以避免与春节相重叠。

  4

  政协会议为什么比人大会议提前两天?

  人大在做决策前,要把决策先提交给人民及各界代表,在政协里面进行协商、讨论、审议,政治协商纳入决策层面中,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协商,所以政协会议在人大会议之前开。

  5

  政协委员为什么有很多是明星?

  全国政协有几个重要的界别就是“文化艺术界”“体育界”以及“新闻出版界”,这些界别很容易出明星委员。

  6

  2017年全国“两会”可能产生的“热词”有哪些?

  结合2016年度网民热议度最高的话题及2017年以来舆论聚焦点,预测国防立法、全面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收入分配、简政放权、环境治理、反腐斗争、房地产调控、供给侧改革、民法总则、延迟退休等是2017年两会热门议题。

  二、不可弄错的“两会”报道用语

  1

  “×届全国人大×次会议”“全国政协×届×次会议”这两个会议名称中“×届”“×次”的位置不同,不要写错。

  “两会”一词因使用较广,可不加引号。

  “十五”“十一五”均应加引号(“十三五”也需加引号)。

  2

  “代表”和“委员”。出席人民代表大会的是代表,即人大代表;出席政协会议的是委员,即政协委员。

  3

  不要随意使用简称和略称。“政府工作报告”不要简写成“政府报告”。

  4

  “提案”与“议案”“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提的是“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提的是“提案”,不要用错。“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人大代表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议案”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机关,或者代表按法定的联名人数,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而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个人可以提出,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议案”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而“建议、批评和意见”则是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提出。

  5

  “审议”与“讨论”。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而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同时进行这一活动,可并称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有的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学习”“领会”等词汇,这与代表、委员的职责不符,新闻报道中应避免使用。正确的用法是“审议”或“讨论”。

  6

  政府和法院、检察院是由人大产生的,对人大负责,向人大及常委会报告工作。不要说“人大要积极帮助呼吁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产生人大请求或者劝说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问题的误解;正确的表述是“人大要依法解决或督促有关机关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7

  是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央领导同志参加所在代表团的会议时,使用“审议”;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国家行政机关成员的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会议时,在使用“一起审议”的同时还应有“听取代表意见”的内容。

  8

  “参政议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之一,报道中涉及政协委员时,可使用“参政议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道中涉及人大代表时,不能使用“参政议政”,可使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代表、委员”并提时,最好把“履行职责”与“参政议政”写全。

  9

  在同一届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的“界别”不要写为“届别”。“届”是从时间上说的,指的是九届、十届、上一届、本届等;“界”则是针对委员的工作领域分类而言,如“经济界委员”等。

  10

  “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表述。人大常委会没有“常委”这个职务而只有“委员”,“×××是人大常委”或“人大常委×××”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述应写为“人大常委会委员×××”。

  11

  “人大代表”与“人民代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是依法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职务;“人民代表”是指普通人民群众代表,是一定范围内针对某一事项由人民群众公开推荐,无需依法产生,不具有法律效力。

  12

  “列席人员”而不是“列席代表”。目前,我国宪法、组织法等法律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尚无列席代表的规定或者称谓。“列席人员”是指依照法律和惯例被邀请列席会议的人员,可以由人大常委会决定邀请,不用经预备会议审议通过。法律还规定,人大代表可以列席有关的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但不是作为“列席代表”列席会议,而是作为列席人员列席。

  13

  “组成人员”与“委员”。人大常委会会议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其组成人员不仅包括委员,还有委员长、副委员长(地方的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为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因此,在报道中不能说“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委员们……”,正确的表述应为“出席人大常委会×次会议的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14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停止问题,要使用“终止”或“撤销”的标准表述。在人大,按规定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罢免某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某人的代表资格终止。在政协,则由政协常委会会议表决决定撤销某人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

  15

  人大对一府两院有监督权,但这种监督权力应该由集体行使。代表从事个案监督的行为,于法无据。而代表拥有的权力属于公权范围,如果法律没有规定,就应该“不做”。监督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按照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的监督权也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行使,如: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本级或者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协助下,可以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成代表小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参加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小组活动。”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

  代表按前款规定进行视察,可以提出约见本级或者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被约见的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或者由他委托的负责人员应当听取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代表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要求,联系安排本级或者上级的代表持代表证就地进行视察。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第二十七条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16

  “法律委员会”与“法工委”。法律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之一,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法制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下设机构、办事机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简称“法工委”。法律委员会的负责人称“主任委员”;法工委的负责人称“主任”。

  17

  “检察长”与“审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不要写成“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首长职务为审计长,不能写为“审计署署长”。各地各级检察院的首长称检察长。各地的审计部门,省级多称“审计厅”,其首长称“厅长”;有的地方称“审计局”,其首长则为“局长”。

  18

  法律名称加标点符号的问题。

  (1)使用法律的全称应加书名号,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但使用法律的简称时,则不用加书名号,也不用加引号。如“按照刑法的规定”,不要写成“按照《刑法》的规定”或“按照‘刑法’的规定”。

  (2)法律草案的表述,全称应加书名号,同时“草案”用括号括起来置于书名号内;使用简称则不加标点符号。如,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简称则为“物权法草案”。

  (3)人大代表建议案中建议制定“某某法”时,应用引号注明建议制度的法律名称;不用引号也可。但不能用书名号,书名号只能用于已颁布实施的法律全称。如,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也可表述为: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但不要写成:“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制定《民工权益保护法》”。

  19

  国家机关名称中的“和”及“与”字。国务院机构中有3个机构所主管的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在名称中用“和”字进行连接,不用“与”字。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中则不用加“和”字,如“发展改革委或发改委”“劳动保障部”“人口计生委”。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名称中,则用“与”字连接,如“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等。

  20

  监管机构的名称。国务院机构中有一些单位名称中明示有监管职能,但表述不尽相同。其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使用的是“监督管理”。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用的是“监管”。在使用这些单位的全称时应注意区别。

  21

  “权力”与“权利”。权力指的是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一定的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人大代表所担负的职责是依法赋予的,因此,一般使用“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力”,而不要写成“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同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要写成“行使权利”。“权力”可构成“权力机关”“权力部门”等词组,而“权利”则不能。“权利”一般用于个别,如“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

  22

  新闻稿中对人物一般使用“职务+姓名”的表述方式,而不使用“姓名+职务”的表述。两会报道中,应尽量使用“代表”“委员”身份,即“××代表”“××委员”。

  23

  “共商国是”不要写作“共商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多用于书面语。

  24

  “普通代表”“普通委员”的称谓有违代表、委员平等的精神,“父母官”的称谓缺乏法治精神,均不要使用。

  25

  报道中不要炒作“议案(提案)大王”“一号议案(提案)”等,要重点报道议案(提案)的质量。

  26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分布在各地,其中有的居住在北京。两会报道中,如统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聚到北京开会,不要称“进京”。“代表委员进京前”不如说“代表委员到会前”。

  三、“两会”中和咱们都有关的大事

  1

  脱贫攻坚

  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时期,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尽管如此,2017年,我国将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一脱贫目标怎么实现?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如何脱贫?这次两会会给出回答。

  2

  供给侧改革

  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启动。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2017年结构性改革如何发力?“三去一降一补”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进入深水区的国有企业改革今年是否会上演新的并购重组?今年两会将会做出布局。

  3

  房地产调控

  去年,多地房价出现快速上涨,热点城市开启多轮调控,但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去库存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何让调控更加精准发力,带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同时一线城市房价也不至于大涨大跌,相信今年两会会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探讨。

  4

  治霾降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社会共识,但距离完全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年全国各地方两会上,雾霾已成为反映最集中的环境问题,不少省份都把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目标任务。显然,环境治理依然是本次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两会将明确哪些环保任务,成为会内会外的关注热点。

  5

  民法总则

  今年两会,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它是一部关于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胎儿都有哪些权益?如何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怎样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草案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势必是今年代表委员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6

  反腐

  专家称,2017年将是反腐败斗争重要一年,制度反腐的框架已经搭建,反腐正从治标向治本迈进。如何建立制度性反腐长效机制?如何将反腐深入推进?今年两会将释放更多新的信息。

  7

  振兴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就业,但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成为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那么,今年振兴实体经济将出台哪些重要举措?如何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这些都值得关注。

  8

  延迟退休

  “十三五”规划明确,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去年两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会按照相关程序批准后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推出。日前,尹蔚民再次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适时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涉及亿万民众,如何充分吸纳社会意见,如何符合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此会有哪些真知灼见,值得期待。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