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3篇 【红色电影观后感】

作者:故事兔

《建军大业》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年间,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通过观看电影,对历史再次回顾,使党员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更感党的伟大和光荣。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建军大业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建军大业观后感

  4月2日星期二下午6:20去了报告厅,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观后感3篇 【红色电影观后感】

  我深刻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祖国大陆内部革命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他们的身躯抵挡敌人无数的炮弹。这是学血与泪的抗战。他们每个战士都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赢来的,他们为了国家,离开儿女和妻子,跟着革命党员一路南下占领城市,攻打敌人。

  周恩来是让人敬佩的英雄,一直为改变实现统一的愿望,集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结身边的文艺青年。一路攻打向南。但在第二场战役时,败北了,周恩来也病倒了,回到了香港养病,贺龙等人突围重围但下落不明,让人揪心。战役也牺牲了大量的战士,但后来事情好转,朱德在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场面很欢喜,电影到这里差不多也到了尽头,我所描绘的战争其实残酷程度比较浅,让人感受不到。但通过这次观影我所学到的却很多。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90周年临近,公司组织全员观看大型历史片《建军大业》,内心深处极其震撼,怀古则释今,有志青年,激荡青春,热血澎湃,看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在而立之年以激扬之歌,指点江山,在南昌城伴随着1927年8月1日的一声枪响,打响共产党人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序幕……

  历史伟人的功绩永远是能在逆境中逆风扬起,为人民大众的福祉寻找到光明的康庄大道。面对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血腥屠杀及镇压,大革命失败情绪在党内蔓延及迷茫时候,毛泽东鲜明的提出“枪杆子出政权”,武装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斗争革命路线,像一盏明灯一样,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开始了我党我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直至新中国的成立。

  曾经的沧海桑田,曾经的是历史巨变,曾经的平地春雷,昭然回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武装力量从诞生到走向一个个胜利的辉煌九十年奋斗历程,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以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历史进步的洪流永远不会因反动势力的一时得势而停住,只有依靠人民,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一定能得到人民支持,革命最终会获得胜利。

  青山记英烈,铁血写春秋。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自主革命的第一枪,然而起义部队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在周恩来、朱德、陈毅的带领下,以后的革命道路怎么走?这是摆在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导人面前的难题。朱德、陈毅等人认为,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要求大家团结起来,将革命进行到底,转战井冈山实现了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历史性的胜利会师。

  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毛泽东审时度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人民的武装力量,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部队的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始转变军队职能、进行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的原则对部队进行整编,同时也调整革命的战略,从正规战开始向游击战转变,注重于当地工农群众结合,保护群众利益,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得到人民的拥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会战无不胜,才会长盛不衰。

  如今,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历史,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尤其看到毛泽东,贺龙,叶挺,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刚过而立之年,便以挥斥方遒,问鼎苍穹,指点江山的豪情,在风云突变的二十世纪旧中国,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和海纳百川、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生在当下的我们,更应该寻找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观,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九十年的可歌可泣,铸造我党我军的辉煌历史。新时期,新疆建设兵团作为具有光荣历史传统和具有伟大奉献意识的社会军事组织,时刻传承红色文化,不断铸造铁血军魂,在党的领导下,践行八一精神,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忠实履行屯垦戍边使命,为新疆社会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十八以来,兵团为了进一步助推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履行时代使命,积极支持改革,拥护改革。2015年,伴随国家新一轮电改的不断深入,兵团十三师作为全国第三个售电侧改革试点,面对改革这场攻坚战,时刻发扬军人本色,心怀理想,攻坚克难,快速筹建新疆、全兵团唯一国家级改革试点的配售电主体——新疆大唐红星售电公司,沉着应对挑战、推进科学发展,成为自治区和兵团电改的重大示范。

  战鼓闻争鸣,浴火写青春。九十年前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他们意气风发,无私无畏凭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以舍我其谁的血性气魄把肩负起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借古喻今,激励前进,作为肩负兵团十三师改革使命的红星售电人,只要坚定改革决心,奋力拼搏,勇往直前,举改革之力,紧跟时代潮流,必将打赢兵团十三师售电侧改革这场硬仗,圆满完成兵团售电侧改革的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7月25日,由巨大明星阵容的青春热血战争巨制《建军大业》在中国上映了,这部电影宏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道阻且难”的成立史,聚焦了那个“天地有正气”的革命年代,人物形象丰满,战争场面宏大,主创人员凭借严谨苛刻的创作态度,再现了那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峥嵘革命岁月。

  正如之前看到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部《建军伟业》延续了前两部鸿篇巨制、磅礴大气的风格,并用演员中的“新鲜血液”去贴近那些历史人物青年时代的风采,展现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整体气质,这是一部关于上个世纪年轻人的史诗故事。年轻人在那个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现在的我们相比,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做的已经是惊心动魄、拯救国家的事情,他们是热血的一代。当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历史上的同龄人已经成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历史的英雄,把这群年轻的英雄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表现出年轻人在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运用当下的年轻演员来饰演当年那群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拉近了与现在年轻观众的距离。再者,影片为表现革命历史提供了新的经验。从情感方面来说,这是一部情感上很强的作品,是一部画眼睛写灵魂的作品。

  可能正是因为电影《建军大业》抓住了历史的关键节点,描写了革命时代的牺牲、痛苦、浪漫、成功。从1927年革命失败开始,写到南昌起义,把人民军队在极端困难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崛起的过程展现给观众。

  所以说《建军大业》塑造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两个人物,在那样的时代,有一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优秀儿女站在了历史的最前线。这些人没有操控时局的经验,就是凭借着一腔热血,从亲身经历中悟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洗清中华民族的耻辱,为中国人获得平等、自由而战。

  印象特深的是有这样一组镜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4个镜头没有对白,但却准确表达了4个人的境遇与思考。影像的背后一定有隐喻,面对血雨腥风的战场,没有人能够掌握历史的航船,即便站在历史的前端,也无法把控一个民族的未来。这样的视觉表达上给人非常深刻的感触。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影片呈现的历史观很宏大,对历史人物没有明显褒贬,对国民党的选择比较尊重,对国共两党价值观的选择也给予了高度的宽容。影片尊重史实,牢牢抓住了叙事主线。在刻画领袖的情感时非常细腻,用细节让观众近距离了解伟人,比如毛泽东与妻儿告别时的恋恋不舍,让人物有血有肉也体现了剧本的文学性。

  这部《建军大业》和之前两部相比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有以下三点:

  一是人物,这种题材很容易标签化,《建军大业》用了俊朗的年轻演员诠释革命者与反革命者,这是整体化的策略。人物不是按照既定的历史地位,而是按照色彩类型来塑造。

  二是在情节上的改进,通过历史写青春片,在真实的历史里面演绎青春,不在延续之前的傻白甜特点,很热血也很正能量。

  三是叙事结构的变化,如此多的人物,叙事难度非常高,但该片还是摒弃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工整,文戏武戏分配详略得当,相得益彰。《建军大业》有很多战争场面带给观众冲击力,这就是所谓的强叙事,这是迎合当下观众观影习惯。尤其是《建军大业》中既有领导人的运筹帷幄,也有小人物的故事细节,带给观众很好的观影体验。所以说从《建国大业》到《建军大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家国情怀在“建国三部曲”中都得到了展现,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呈现方式,我们期待一直有这样的好剧出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