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育论文】

作者:故事兔

  浅谈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摘 要:现在许多大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沟通,像“神马”、“给力”、“雷人”、“坑爹”等词,课堂使用它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但是有了网络语言的介入,学生的学

浅谈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育论文】

  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教师的心理距离也大大拉近。但是,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课堂教学影响

  作者简介:

  关立新,女,1970年生,博士,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刘莉,1982年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逻辑学与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2

  现在大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沟通,像“神马都是浮云”、“伤不起”、“给力”、“雷人”、“坑爹”等句子或词语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书面语和口语中,在课堂上也会使用到。这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但是有了网络语言的介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和教师的心理距离也大大拉近。同时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冲击和正面影响

  网络词语是一个时代的新兴产物,它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使用它让人耳目一新,准确传神,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给人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和震撼力,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感受。现在的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比较敏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网络语言句式简单随意,不讲究句法,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十分吻合,网络词语一般具有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汉语语言,为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但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的书写工具发生了变化,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它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在语音方面,可以随意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某个汉字,比如用“果酱”来代指“过奖”,用“稀饭”代指“喜欢”,用“菌男”代替“俊男”。在词汇方面,网络语言对词汇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用英语字母连写表示特定的含义,常见的比如“PMP”表示拍马屁、“JS”表示奸商、“BS”表示鄙视、“BT”表示变态等。还有一种是转变现有词语的意思,比如“耐看——耐着性子看”、“善良——善变又没天良”等。另外用方言音替代词语也是一种常见用法,比如“嘎哈——干什么”、“东东——东西”等。

  以上列举的这种网络语言十分符合网民的心理和行为需要,更能发挥每个人的语言天赋。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能因势利导,网络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表现的自由天空。任课教师应该多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与他们保持同步,不轻易贬低他们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伤害他们敏感的自尊心,不让他们觉得代沟的难以逾越,尽量用他们的话语方式与之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学生们不仅在网上使用网络语言,而且还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随处可见网络语言的影响,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具体如下:

  1.网络语言的表述形式不够规范,妨害学生语言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喜欢网络语言这种新生事物,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良莠不分,乱用词汇、不伦不类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学生写作文,爱用“杯具”一词,这是“悲剧”的同音借代,不懂网络词语的看了往往莫名其妙。看作文好似在“猜谜”:最流行的“拍砖”原来是提意见,“稀饭”却是喜欢,“我晕”指看不明白等。网络词语还有用数字表示的,比如“7456”表示“气死我了”, 也有用符号+字母的简称的,比如 “加油” 用“+U”表示;再有就是使用比喻的,比如表里不一的人用“腹黑”来表示;另外还有一些网络新词语,比如 “不关我事,不予评论”用 “打酱油”表示。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实在不忍卒读。

  2.网络写作的程序化模式,导致学生语言能力的下降。

  现代网络提供了一种写作的程序化模式,这无疑是阻断了学生自我学习、形成语言能力的途径。在一些学者看来,作文中大量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词语,这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这样的作文是不合格的。作文追 求的是文学味,是高雅的语言艺术,而网络语言使用简单的数字化表达,把中国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以及表现力都遮蔽了。专家学者还指出,传统作文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学生最好不要随意使用不规范的或者是太出格的网络语,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其建议慎用网络语言倒不如兼容并蓄,规范新生词汇关键看其生命力,课堂教学主要

  靠内容吸引学生。

  3.网络不良文字扭曲学生心理和情感,导致学生语言出现粗俗化的倾向。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语言能力的形成阶段,对语言正误的鉴别能力不够高,在与网络打交道时,可能形成不规范使用语言的不良习惯或坏毛病,特别是错别字的反复使用,对原本语言还未稳固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这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网络语言还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接受规范过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熏陶,通过不断积累才能提高语文能力。而网络上的语言良莠不齐,有的思想内容不健康,有的语言粗俗低下,到处充斥着错别字、逻辑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符合语法的病句等。如果年轻学生常常受到此类影响,那么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但很难提高,反而会因此退化或者下降。

  三、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首先,通过网络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不足十年的时间里网络语言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手机短信、网络聊天、博客微博、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成为很多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上网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无疑受到大多数网民的肯定。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而要利用网络搞好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把网络作为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作为和学生交流思想和传播知识的一个平台。经常和学生通过电子信箱交流学习信息和思想信息,通过聊天工具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困惑,给学生推荐好的学习网站和网易视频公开课,给学生推荐好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以及期刊论文,并且和学生形成互动,这些做法无疑会加深师生间的联系,促进感情的融洽。教师可以学习网络语言,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近距离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引导学生,逐渐消除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其次,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要善加引导,帮助学生提高鉴别能力。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并不平衡,一方面是性早熟,对网络上的花花世界无比好奇和敏感,对于一些粗俗低下的网络语言也是不加鉴别地接受和随意使用。另一方面他们正处在汉语言文字的学习时期,我们作为教师的应该在把正确的规范的语言知识教给他们同时,教会他们去识别那些有害的成分并自觉地停止使用,尤其是损害心灵的影响思想健康成长的东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和规范的语言文字观。正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独立

  的意识,喜欢标新领异,不喜欢遵循现有的规范,所以教师不能强行禁止他们使用网络语言,而是在教会学生鉴别网络语言的优劣之后,让他们自己决定取舍,硬性的禁止只会适得其反。对我们已经存在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字要有足够的信心,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选择。汉语言文字以它神奇的魅力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它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学生从小就耳熏目染,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小视。而网络语言不过才产生十年,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我们教师只要加以正面引导,适当比较,就会让学生认识到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长处和弊端,这比简单地禁止他们使用网络语言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建立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意识。我们应该看到,网络语言在给我们的汉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甚至干扰了课堂教学。但是汉语言经过了五千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规范。任何外来语言的渗入都能被它吸收并且同化,变成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所以对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用法,我们不必恐慌,这只是暂时的,它是对现在语言交际的一种试探和挑战,是对我们使用语言的考验。网络语言是否能为大众所接受,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它作为网民这一固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正在不断进行规范化,因为社会上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网络语言,无法用它来交流和沟通,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交际工具,对于使用它的成员,我们要约定俗成地达到最好的沟通和交流,就必须对它进行规范化。因此,教师在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时,必须培养规范化意识,才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我们必须随时随地自觉维护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与时俱进,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改变。网络语言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达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新生事物。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一方面是对传统汉语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冲击着我们现有的语言观和价值观。规范的汉语、准确的汉语、高雅的汉语、生动活泼而幽默诙谐富有表现力的汉语一直是我们所追求和需要的。我们应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正确地对待,引导他们去扬弃不好的部分,规范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对得起祖先留下的优秀汉语资源并且把汉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熊征宇:《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 孙绍荣:“浅析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及对策”,《英才高职论坛》2006(3)

  [3]、 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修辞学习》2006(2)

  [4]、于根元:《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