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补贴|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

作者:故事兔

  热情的背后是兴趣。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以下是若吧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补贴|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2019年9月19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在美丽的农村建设特色小镇,振兴农村”专题培训班。课程持续了五天,包括三天半的室内学习和一天半的室外学习。我邀请了中国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给我们讲课,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成功的案例得到证明,这样我就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系统地了解特色城镇的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补贴|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视,农民不应该被忘记,农村不应该无动于衷。中国必须强大,农业必须强大。如果中国想要美丽,农村必须美丽。要想在中国富裕,农民必须富裕。如何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以振兴农村,有必要发展特色小城镇。作为乡镇干部,我想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特色小镇重在规划引领。特色城镇建设要“生根发芽”,必须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应该始终能够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资、高效率管理、低密度布局”和多元高度关联的综合规划。按照“规划第一,特色第一,文化为灵魂,产业为根本,企业为主体,吸引客户为主体,民生为最重要,生态为基础,大气开放”的原则,多学科融合,突出前瞻性和协调性。摒弃“贪得无厌”和“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从自然资源看,要注意工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大驱动力,项目、资金、人才三位一体。

  二是特色小镇立足于产业。产业是灵魂,没有产业的支撑,建设的特色的城镇只有空中楼阁。因此,要发展特色小城镇,一个地方必须首先规划自己的产业项目,找到正确的方向,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成为支撑特色小城镇未来发展的主要产业,最终达到以产促市、以城促产、以城促产的目标。

  三是特色小镇以人为本。习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发展特色城镇,首先,我们必须能够吸引人才带来自己的项目和驱动项目。我们必须能够使用有才华的人,即使他们不属于我。其次,发展特色小城镇的关键在于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农民主导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热情的背后是兴趣。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再次,乡村的振兴,在于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只有建立这样的队伍,我们才能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真正努力振兴农村。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补贴|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按照市委农工办、市财政局统一安排,于2017年3月20日至25日赴浙江大学参加了**市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专题培训班。为期5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浙大名师讲授的《新常态绿色化理念下的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建设金名片》《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课程,并现场观摩了德清县五四村、莫干山洋家乐、桐庐县荻浦村和环溪村、安吉县横山坞村、XX外桐坞村等美丽乡村。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薛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抓美丽乡村建设要在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一要从匆忙建设向规划引领转变。浙江省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在村庄整治初期就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学习浙江经验,坚持规划优先,切实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中,用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二要从同质发展向分类实施转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推进原则。浙江结合市域内乡村自然禀赋、市位条件、经济实力、生活习惯等不同层面的差异性,从山市农村先行试点,逐步向平原、丘陵地市农村延伸,由中心村创建向规划保留自然村创建延伸,最终实现全覆盖。我们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对市域内村庄进行科学划分,分类实施,突出特色,确保不千村一面和同质化。三要从政府推动向农民主动转变。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参与、谁享受”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创建。这几年,我们搞环卫一体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群众不够,干部抓得紧、群众看热闹。下步,必须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着眼建立共建共享机制,让群众参与规划设计、参与投资建设,真正把群众的创建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抓美丽乡村建设要在工作上突出“三个重点”。一要坚持硬件打底。抓美丽乡村建设关键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我们参观的浙江省美丽乡村,排污排水、道路硬化、绿美亮化等硬件设施都非常完善,生活舒适度和便利度与在城里基本没有市别,还享受到了城里享受不到的生态环境。这方面,这几年我们市也下了很大功夫,农村硬化道路户户通率达到80%以上,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三改五化”工程(改水、改气、改厕和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农村面貌的到有效改善。下步要继续在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让农村人就地过上城里人生活。同时,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实施好硬件建设,先建好地下排污排水管道,再实施地上硬件建设,坚决避免重复浪费建设。二要着眼留住乡愁。这次学习考察的美丽乡村尽管各村条件不尽相同,但他们没有一味追求大拆大建出新出彩,而是在不破坏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势利导;特别是注重打文化牌经营村庄,充分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有效避免了“千村一面”。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也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村庄原始风貌,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强迫命令,不办形象工程;要坚持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加强农村民俗、民情、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创新,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让村民记得住乡愁。三要坚持产业夯基。美丽乡村建设名义上是美丽乡村,实质上则是美丽经济。抓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村有产业、村集体有收入,才能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到村庄建设中去;否则,仅靠上级资金投入注定难以持续。我们参观学习的德清县五四村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每年村集体有二百多万的收入;安吉县横山坞村竹子、白茶等产业全国闻名,莫干山的洋家乐较好地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这些产业都为村集体带来了大量收入。因此,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最根本的要发展好农村产业,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思路,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加快发展壮大农村产业,为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抓美丽乡村建设要在财力上强化“三个投入”。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前提,浙江省各级近十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粗略一算,每个村都投入近千万元,这光靠镇村一级是很难完成。我们省、市、市各级也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必须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升财政投入水平,明确财政投入范围、投入标准和投入方式,保障建设美丽乡村资金专款专用,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二要大力整合部门项目投入。通过同浙大教授交谈了解,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建立专户,将上级各类涉农资金统一统筹使用。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一经验,依据“整体规划、集中财力、整合项目、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源整合力度,通过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现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三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美丽幸福乡村”建设资金仅仅依靠公共财力远远不够,必须积极开动脑筋,创新办法,探索创新投融资体制,运用市场手段集聚建设资金。要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对外借力,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村的建设,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同时要积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创业致富的民营企业家捐资、献策、出力,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补贴|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刻,我有幸参加了市住建局组织的为期5天的浙江省吉安县、铜庐县等地美丽乡村建设考察培训班,他们成功的经验,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收获了理念,受益匪浅。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新、思路清、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启发和引导我们寻找到了本地建设美丽乡村的切入点,结合我所工作的土家山寨资丘镇的实际,提出以下想法:

  资丘镇位于长阳西部,全境处于高山、峡谷之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清江穿镇而过。古时的资丘,水路运输交通位置优越,一度成为“施南古道”的必经之地,鄂西南商贸物流中心之一,素有“小汉口”之称。如今的资丘由于没有现代交通优势,成为了边远闭塞、相对落后的地方,但是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项目的推动下,乡村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乡村规划为统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要抓住规划中的文化精髓。

  资丘镇是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示范基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非物质遗产民族文化保护倡导者和发源地。民间文化吹打乐、南曲、撒叶儿嗬经久不衰,得到国家、省、市、县的高度认可,最难得的是资丘镇连续成功举办了43届民族文化节。文化是资丘最亮的一张名片,所以下一步规划资丘镇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首先植入土家传统文化这个精髓,让资丘朝着特色文化小镇的方向有序发展。

  二是要充分考虑集镇发展构架。

  乡村长远发展趋势必然的人口不断向小集镇聚焦,所以对于交通不便的自然村政府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搬迁到交通便利、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建房居住。2018年资丘镇按照集镇东扩的思路进行规划调整,扩大了集镇的骨架,布局趋于合理。在整体布局上进行详细规划,建筑风格上力推三层及三层以下的青砖青瓦盖、飞檐翘角、墙白立柱形象。目前从桃山码头至政府广场已基本形成风貌。

  三是要坚持建设严格执行规划。

  集镇及村庄建设既要考虑土家民俗文化,又要考虑空间立体美,既要考虑民族特色房屋建设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又要考虑整体绿化的布局及产业发展的深加工服务,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办,才能使一个村庄的建设有序推进,实现美丽乡村,成为后人的看点。

  二、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

  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客观地说我们从2016年才真正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到2018年基本形成机制。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保洁队伍,对村级和保洁员制定了检查考核制度,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与工资待遇挂钩,实行月检查、季度评比、半年总结一次。镇委、镇政府每年对保洁工作负责、有突出贡献的保洁员进行表彰。配齐了相应垃圾收集运转设备基本满足需求,垃圾收集达到80%以上,运转基本正常。在镇财政优先保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开支,确保长效运行。但是我们在垃圾分类处理上的差距还很大,垃圾的终端处理困难较大。在垃圾处理上下决心整改过去落后简易填埋模式,将过去的生活垃圾场整改为建筑垃圾场,生活垃圾运输到县处理。但是,我们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垃圾从户到村、从村到镇、从镇到县运输成本过大,有待进一步研究就地无害化处理办法。

  二是全体动员开展“三清一改”。

  2019年我镇全面启动开展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重点的“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我们通过广播宣传、村组群众会议,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开展一个干部包五个扶贫户、开展“五个一”活动,着力解决村庄内乱丢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整理屋里屋外杂物,消除黑臭水体,实现“扫干净、收通豁、码整齐”的目标,拆除170多个钢架棚,清理清江河、天池河、沟边溪边、公路边垃圾沉积一千多处,历经三个月的时间,集镇村庄的面貌取得了明显改观。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以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重点,着眼考虑长远,把千家万户的污水处理工程一次性办好,逐步规范饮食住宿经营户的污水处理秩序,每个经营主体自建污水处理系统。依托“厕所革命”工作,积极推进农户厕所改造,实现粪污分流。在中心村小集镇推广我镇在纸坊头实施了自然村污水处理试点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搞好河道沟渠的治理,真正实现山青水绿的目标。

  三、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一是突出特色壮大产业规模。

  产业兴农民才能富裕,我镇地处山区,属于立体气候,也是农业大镇,农产品产业发展主要遵循“一带一品”的自然规律,坚持发展高山蔬菜、药材,中山茶叶,低山柑橘和小水果的格局,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45000亩,茶叶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清江流域沿岸柑橘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高山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木瓜7000亩,独活3200亩,银杏2300亩,其他品种2500亩),产业带已基本形成。此外,加强特色品牌创建,资丘独活、曲溪绿茶已经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资丘木瓜在海内外享誉名贵中药材的美名,天河坪高山红辣椒畅销20多个省市。

  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作用,有效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销售服务,逐步形成产业链,搞好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同时拓宽思路,不等别人找上门来投资,主动用“经营山水卖风景、整理土地挖元宝”的理念,去把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把荒废的土地整理好,筑巢引凤,吸引能人乡贤回乡参与农村建设和发展,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的生力军。有了人才,有了可利用的资源,才能撬动参与农村发展治理的资本和人才源源不断流向农村。

  三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乡村的振兴,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个社会工程,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有效的村民自治,要让村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自我管理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基层党建为根本,选一个党支部和一个有德有才的好书记。一个地方的发展取决于领头羊,有了一个想干事、能办事、办好事的书记和一班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要启用能人当书记,培养大学生进班子,建立高素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村两委增加有知识有想法的新鲜血液,增强村干部的活力,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新的面貌。

  发展的道路并非坦途,美丽乡村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拿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才能把美丽乡村的目标照进现实。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