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 【名人故事】

作者:故事兔

昨晚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开得很晚。冬至的早晨特别的冷,温暖的被窝想留住我,可想着昨晚安排的扶贫工作,让我瞬间决定今天必须下村走访贫困户。我从温馨而舒适的被窝里挣脱出来。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父老乡亲: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 【名人故事】

  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立下愚公志、真情为扶贫》

  近年来,扶贫工作日益繁重,扶贫压力逐渐增大,相信大家都切身感受到基层干部的不易,隔三差五有个会,到乡里来更是天天有的事;层层压实,层层传导,最终的压力大部分顶在最基层的干部头上。在这种高压工作环境之下,确实有少数干部已经出现了畏难抵触情绪。抱怨扶贫就是天天做资料,不停做资料,因为精准,所以资料很多很多,而且有时候翻来覆去;多得可以让你无法想象,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太多重复,形式的资料,从摸底表到汇总表,从电子稿到纸质档,每天高负荷,神经紧张,埋头做资料,错了又重来,一个数据变动,整个资料或许就要改半天。但扶贫工作确实是松不得,放不下。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情况复杂,要想在这项伟大事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干部不畏艰辛、扎实苦干的奉献精神,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全力支持的奉献情怀。

  扶贫工作,软件材料是基础。但最终要实现脱贫致富还是要在因户施策,在加强干群联系上下功夫。入户调查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没有什么比走访来的更直接更有效,

  要让百姓觉得是自己人,有空就往百姓家里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才能让贫困情况由枯燥的数字变为具体的详情。当我第一次走进我所帮扶的贫苦户家中,看到破败的院落,窘迫的生活,我的心猛地一颤。10几年前一场意外的变故让她儿子英年早逝,老伴前几年逝世,因病重拖了好几年,欠下了一大笔医药费,留下了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子。这样的家庭境况连我看到都觉得毫无希望,那天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她一共说了5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她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她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她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想养2头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看到她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她说:反正要实现脱贫奔小康,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一味等、靠、要是不可能的,我被她的这种志气所振奋,现在每次看到她都觉得她比之前更加开朗。在我所走访的贫困户中,虽然并没有给老百姓带去万贯家财,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但在油盐柴米与鸡毛蒜皮中,却服务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期盼。作为一个基层干部,一个正在经历扶贫的干部,接触到贫困户,心里五味杂陈,累并快乐着,真的很想帮他们多做些实事。对很多贫困群众而言,资金是发展产业的拦路虎。记得有一户贫困户主动要发展产业,由于资金不足,想申请政策性扶贫贷款,在贷款过程中需要填写各种申请表等软件材料,但由于他文化水平有限,面对各种表格绞尽脑汁、不断询问,也还是无能为力。再加上身体残疾,来回县、乡办手续非常不便,看着他无助的神态,我就利用中午、晚上时间帮他赶写申请书、承若书等材料,来回几次帮他去县里办审批,前几天他的贷款终于拿到手了,我心里有满满的充实感、成就感、获得感。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几个小故事,也许在大家看来太过平凡,但是于我而言,是鼓励、是肯定、更是历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以此为训,始终牢记当初的承诺: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以平凡之我,平凡之事,在扶贫路上播撒青春,勇敢前行!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

  昨晚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开得很晚。冬至的早晨特别的冷,温暖的被窝想留住我,可想着昨晚安排的扶贫工作,让我瞬间决定今天必须下村走访贫困户。我从温馨而舒适的被窝里挣脱出来。

  迎着寒风,踏着泥泞,匆匆地走在去往帮扶对象的路上。脑海里闪现出五年前我那些帮扶对象的一幕幕辛酸:杂草丛生的院落卫生极差,破旧残存的墙面有些沧桑,年久失修的瓦房岌岌可危,昏暗的屋子里凌乱不堪,衣衫褴褛的穿着有些不忍,木纳呆滞的眼神毫无反应,这就是我的“精准扶贫户”们当初的情景,直击着我内心的痛处。

  一团垃圾餐纸。“李主任,你这么早那里去”。一声喊叫猛然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来。只见他用一把火剪(农村烧火夹柴火用的工具)夹着一团垃圾餐纸,走向200米开外的垃圾处去扔。他这一举动,当时让我瞬间感动,寒风中冰冷的身体一股暖流电遍全身,心里暖暖的。他就是我的帮扶对象李伟达,70多岁。记得丧偶的他当初屋里屋外卫生极差,随处都是垃圾。曾经因社道公路没有硬化一事,惹得我们之间产生矛盾。一次次走访,细语化春风;一次次帮助整理卫生,促成养成了讲卫生好习惯;一次次帮扶,收入不断增加。也让我收获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从他脸上看到满满的幸福。

  一条小板凳。我来到了李远达家。他是我结对帮扶对象最特别的一户,其本人和妻子都是80多岁了,一起生活的儿子三级精神残疾散居五保。看到我来到他家,快步拿出一条小板凳热情地招呼着让我座。虽然家里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脸上总是堆满笑容。屋里堆满了稻谷、玉米,厨房挂着八九个大腊肉。牛舍里还养一头膘肥体壮的大花牛,自家养的一群土鸡在那里喜逐高歌。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看似一条小板凳足见他对我有一种感激和信任。看见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坚定的眼神,使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都可以重生。

  一个苹果。80多岁慈祥的李永行夫妇,见到我去了,便笑盈盈相迎。每次去他那里都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感谢,让我难以应对。现在一家三口人住在易地搬迁75平米的新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一阵家长里短,帮扶叙情后我准备离去,可他死活不让我走,必须得吃早饭,同时又拿出几个苹果往我包里塞。我本应拒绝,终究还是在老人的热情下败阵下来,最后来个各自退一步达成妥协。早饭我已吃过就不吃了,苹果收一个。冰冷的苹果放在我手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在与结对帮扶对象相处的日子里,这样的小故事很多很多。小故事大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润物细无声,只要用温暖的力量,坚毅的行动,就会改变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只言片语,举手投足,质朴热情,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

  洋坪镇西线几个村子正好处于县域交通动脉之间的大块脂肪肌上,我的印象里它们一直就隐藏在大山的褶皱里,神秘而安详。当我们龟伏于动脉上的某一点,或者爬行于某一段,时不时会瞟上一眼,心里想起伏的群山之巅、茂密的层林之中、隐秘的白云深处,那块肌肉是肥是瘦,是抢手的精选三条线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那里的村子为什么叫金竹园?那里修竹茂林,有文人墨客于曲水边亦觞亦咏,还是有药师穿行攀援采药其中?

  8月中旬,炎夏刚过,大地饱满浆果初成。近些年分批完工的交通毛细管道发达到村组联通,各户联通。神秘的金竹园跟山外走动频繁联系紧密起来。一个小时到村委会,山里人家也似乎睁眼醒来不久。豆腐王孔祥兵家里已经坛子罐子、簸箕晒箕、辣椒土豆的热闹起来了。

  孔祥兵,1963年生,属兔,水磨冲人。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偏远农村,高中毕业生基本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孔师傅有文化有思想,又一表人才,很快就被当时的回马乡信用社招聘。一个农家出了个有稳定工作吃商品粮的人,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孔师傅没干多久就返乡回来了。回来干啥?结婚,跟一个梳着辫子的邻村姑娘结婚。姑娘金竹园人,小他四岁,长得水润丰满,说话一脸笑,和气又大方,家里家外一把好手,能干又能吃苦。孔师傅十分满意。得知姑娘也中意他后,孔师傅坐不住了,他不顾家人宗亲的反对,毅然决然舍下人人歆羡的商品粮户口,他要回家娶媳妇儿。

  媳妇进了门,小两口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问世,随着家里老人年岁的增长,这个家庭虽然越来越感艰难,但维持尚不成问题。

  两个女儿渐渐长成,读书求学费用越来越高,老人要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单靠三亩农田是不行了。孔师傅决定农闲时外出赚钱以补贴家用。2007年春他到附近的杨青岭煤矿挖煤,狗血的剧情竟然发生在他的实际生活中,煤矿事故他受重伤瘫痪在床,医治之后因腰椎神经损伤导致双腿肌肉萎缩而失去运动能力,末梢神经无知觉,只能靠轮椅勉强自理。看着妻子里里外外辛苦,得知大闺女不得不辍学,孔师傅后悔又着急,心疼又无奈,他一定要站起来。70多岁的母亲给他找了一根木棍,他一边拄着木棍,一边揪着母亲,在无尽的疼痛和麻木中,在看不到头的摔倒和爬起来之后,三年之后他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这时他家已负债过万。

  站起来的孔师傅仍然无力干重体力活,但他想尽办法减轻妻子的压力,用他所有的智慧把妻子用汗水换回的农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玉米没人要,变不出现钱,孔师傅就喂猪;黄豆价不高,他就磨豆腐。伤后不仅行动不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他慢慢作,慢慢磨,开始换点油盐钱,村民知道后凡有需要都来找他。他的豆腐生意有了起色。

  屋漏偏逢连阴雨,上帝似乎格外考验他。他刚刚站起来,妻子就倒下了。长期积劳成疾,严重的妇科病,严重的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堵塞。妻子一直舍不得医治,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一次孔师傅远远望见妻子跪在田里劳作,他万分吃惊,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先是子宫切除,然后是天南地北的寻医问药。后来经人介绍,找到南漳巡检的一个转业军人中医,十天跑一趟,两天一副药。为给妻子看病,他学会了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骑三轮车。

  在他们辗转求医的几年里,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和女婿忙完自家那头,又赶回来忙这头。收割结束,第一茬大米就送过来了,朴实懂事的女婿还帮忙扛起了一部分外债。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妻子的病情渐渐好转。

  就在孔师傅一家相濡以沫,艰难度日的时候,习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孔师傅等100多户低保贫困户的情况被有关部门精准掌握,扶贫的春风吹开了斑驳的贫寒之门。他家三亩六分田,按每亩600元流转了一亩六,剩下两亩各种一亩包谷和反季辣椒,村里产业扶贫项目另外扶持他两亩反击辣椒,又拨2000元资助他发展养殖。2017年上半年,勤劳的孔师傅一家已经出售肉猪两头,栏里还存一头,新添的母猪又即将产崽儿,添丁进口,一家人喜不自胜。

  再过个把月,天气转凉,孔师傅就要开始磨豆腐卖了。如今他的豆腐卖到了镇里县里。他87岁的老母亲告诉我们,她今年特别开心,一家老小受尽磨难,现在总算是苦尽转甘,春上又带她到城里转了一圈儿,走了亲戚。十年没出家门的老人坐着孔师傅骑的小三轮,看了街道,看了高楼,看了热闹的世事,看了散在远安各地自立自尊自强不息的儿孙们,她这算安了心。

  无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分明是患难夫妻情长在。也常看到一些人在物质和利益面前呈五短身材,孔师傅却常恨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没能撑起一个家。有的人手脚利索健壮魁梧却柔弱无骨,有的人筋断了,肌肉萎缩了,骨头却仍是硬的。现代社会,每一个生命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却只有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才会赢得尊敬。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