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法律同行3篇 【心得体会】

作者:故事兔

  法槌起落间,案卷翻飞中,奉献社会时,青春总是太匆匆。青春因短暂而珍贵,因珍贵而要倍加珍惜。若吧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春飞扬,法律同行1

  这是一个敬业的团队,在法槌起落间创出一流业绩;这是一个协作的团队,在互相帮助中啃下改革“硬骨头”;这是一个奉献的团队,在服务社会时尽情挥洒汗水;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大家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法治梦想。这就是“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获得者——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倾听这个团队的故事,感受法官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青春的风采,捕捉青春的意义,感受这个团队的魅力所在。

青春飞扬,法律同行3篇 【心得体会】

  朝气蓬勃的职业氛围

  “法官的工作节奏几乎可以复制。”民一庭副庭长刘孙丽如是说。三十出头、民商法硕士毕业的她用“可复制”来概括自己的工作状态。身为办案骨干,刘孙丽每年承担着化解200多件民事纠纷的办案任务。她的记事本和办案台账记录着每天工作安排,内容几乎如出一辙:上午通常是阅卷、开庭、调解、接待当事人,下午通常是外出调查、写判决、接待当事人。每天的工作节奏看上去重复而紧张,可刘孙丽却从未觉得乏味,反而兢兢业业、乐在其中,正是这份敬业精神,让她在不久前获得了“广西青年文明号”二十年成就奖。

  与刘孙丽一样,民一庭的法官们对审判工作充满了热情。该庭10名法官平均年龄仅为30岁,人均每年审理民事案件超过200件,撑起了兴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半壁江山。

  “虽然单调的工作和紧张的节奏会让人疲惫,但能够与一群志趣相投、年纪相仿的法律同仁一起钻研业务、攻克难题,有时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西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副庭长农慧兰若有所思地说。正是这种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让民一庭培养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年仅35岁的庭长陈玉萍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民一庭集体多次受到自治区高院、自治区政法委表彰,先后立功受奖3次,荣获“全区法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三年来,有3人次在全区法院优秀庭审和裁判文书等业务竞赛中获奖,3位法官撰写的学术论文在全国获奖。

  敢为人先的改革气度

  作为全院最年轻的审判团队,民一庭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本院司法改革的重担。自2013年兴宁区法院作为全区法院审判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推行这项改革措施以来,民一庭以逢山开路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的默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庭内3个审判团队日臻成熟,成员分工合理明确,团队协作模式显现出巨大优势。2013年以来,该庭办结民事纠纷案3059件,结案率逐年攀升。

  “审判长负责制改革核心是审判团队建设,团队效率应体现在协作与配合中。”兴宁区法院院长韦穆这样认为。审判长负责制改革打破了原有工作格局,案件分配、人员调度、文书签发、业务监管和工作安排等全部更新,审判长签发文书要对案件负责,其他法官、书记员和辅助人员面临新角色定位,新工作流程需要磨合适应……面对一系列问题和压力,民一庭的法官们没有畏首畏尾,反而更加密切协作、默契配合。为保证案件质量,法官更加注重完善裁判思维;为分担法官压力,书记员更加仔细地校对诉讼文书;为确保团队运作顺畅,辅助人员更主动地承担琐碎工作……团队至上的理念深植入每一个人心中,人人都在快马加鞭,人人都怕拖了后腿。仅今年上半年,该庭3个审判团队共结案707件,结案率约70%,服判息诉率约80%,全庭结案数、调解率、撤诉率、服判息诉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8.17%,6.56%,9.81%,5.16%,其他审判绩效指标也一片向好。

  关爱社会的青春奉献

  近年来,法制教育课、“一对一帮扶”、送法进社区等便民活动频频在民一庭开展。一堂堂生动的法制课,一声声慰问和祝福,一次次详细的答疑解惑,汇聚成民一庭干警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生动篇章,描摹出干警们把青春奉献给社会的精彩点滴。

  “我希望发挥自己的岗位优势,让孩子们听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小吴是民一庭最年轻的法官,今年刚走上审判岗位的他受邀到南宁市第十三中为孩子们讲授法制教育课。课前,小吴精心制作了PPT和精美宣传册,方便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法律知识,这样的做法是小吴从其他法官那里学来的。每年7月暑假前,民一庭总会指派法官到到辖区中、小学开办法制教育课,让孩子们学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迄今为止,庭里每位法官都有法制教育课讲课经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困难老人韦金萍以一首《感恩的心》向民一庭干警表达心中谢意。在老人哽咽的歌声中,干警们潸然泪下。这是民一庭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中的一幕。兴宁辖区内有些体弱多病、收入困难的“空巢”老人,民一庭把他们列为帮扶对象,每逢节假日前后总要前往慰问,除为老人送上油、米等物品外,还自发为老人捐款救急,这种习惯已经延续了好几年。

  “每次开展‘送法进社区’总有很多居民向我咨询法律问题,所以每次我都有备而来。”民一庭农法官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望州南社区法制宣传活动现场,近三年来她已经参加了40多次类似的普法活动,这是民一庭长期以来服务大局、传递司法正能量的重要内容。民一庭每季度都以进小区设立法律咨询台的形式,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向居民普及合同、诉讼举证、征地拆迁、法律援助等法律知识。

  每年除了办案,民一庭的年轻干警们都把时间投入到类似的便民利民活动中,通过一次次善举收获群众的微笑,通过默默的奉献积淀青春的厚度。

  法槌起落间,案卷翻飞中,奉献社会时,青春总是太匆匆。青春因短暂而珍贵,因珍贵而要倍加珍惜。兴宁区法院民一庭的年轻法官们,在兢兢业业维护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让青春倍感安心,在落实群众根本利益的道路上让青春倍感欣慰,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护航的征程上让青春倍感骄傲!同行青春路,追逐法治梦,他们的青春神采飞扬!

  青春飞扬,法律同行2

  那是一株悬壁上的“嫩芽 ”

  孤寂地站着眺望

  聆听风的忠告

  河水的轻吟

  他的双眸里透露着淡淡的荒凉

  他的灵魂里禁锢着沉重的镣铐

  他叹息青春流逝

  他畏惧脚下死谷

  他努力地伸展着——

  告诉世人

  青春可贵

  生命无价

  假如可以重新起航

  向着阳光生长

  寻找清晨雨露

  让青春蓬勃

  假如可以重新起航

  看准目标蔓延

  不贪一时性情

  让青春绽放

  他呼唤——

  亲爱的朋友

  迷途风景诱人

  贪恋停止你的呼吸

  违法停止你的脚步

  青春宝贵

  与法同行

  让我们走出冲动与鲁莽

  让我们摒弃脆弱和梦动

  让青春飞扬!

  青春飞扬,法律同行3

  为深入贯彻落实“xx”普法规划,进一步推动“法律进学校”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经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青春飞扬法治同行”大学生法治微创作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飞扬,法治同行。

  二、活动范围、方式

  此次征集活动采取应征投稿的方式,全体在校大学生均可应征投稿。

  三、作品要求

  本次活动以“青春飞扬,法治同行”为主题,征集微小说和微电影两类作品,具体要求如下:

  1.微小说作品每篇500字以内;微电影作品每部900秒以内,格式统一为MPEG,像素要求不小于720×576PIX(标清,可在电视台播放),所有剧情对话需辅以中文字幕;投稿时需提供姓名、年龄、性别、所在学院、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作者信息。

  2.参赛作品应以法律知识、法治生活、法治人物、法治事件等为表现对象,紧紧围绕广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行创作。内容要贴近校园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

  3.参赛作品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充分体现法治内涵,注重艺术追求,突出活动主题。导向上要主题鲜明,新颖独特,寓意深刻,风格自然;表达上要严谨清晰,易认易记,感染力强,效果突出;制作上要技术先进,语言规范,制作精良,表现完美。

  4.参赛作品必须原创,严谨剽窃、抄袭,应确认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并保证不侵犯任何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等。如有违反,取消参赛资格,其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5.学校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并享有获奖作品的公益性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展出、宣传、放映等权利)。凡提交作品参赛者,即被视为接受大赛规定的各项条款。

  6.本次活动恕不退稿。

  四、活动日程安排

  1.投稿安排

  ①微小说由学生处负责征集,投稿请于20xx年12月31日前发送电子文稿至学生处信箱:联系人:联系电话:

  ②微电影由传媒与影视学院负责征集,投稿请于20xx年12月31日前发送作品至传媒与影视学院信箱:,联系人:联系电话:

  2.作品评审

  20xx年1月上旬,大赛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微小说、微电影各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和组织奖若干。

  五、具体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在全校开展“青春飞扬,法治同行”大学生法治微创作大赛活动,是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加强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各学院要把这项活动作为“法律进学校”和加强大学生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引领大学生在创作法治文化作品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推动我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充分运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的浓厚氛围,力争推出一批艺术表现力强的高水准的大学生法治微小说、微电影作品。

  三是突出重点,确保质量。要按照征集稿件的要求,坚持寓教于乐,加强对作品创作的指导,更好地保证作品对法律问题的准确阐释,实现作品艺术性与教育性的有机统一、艺术感染力与普法影响力的完美结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