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 【文学论文】

作者:故事兔

  在改革开放的同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新矛盾也时常出现,社会层面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问题,所以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问题仍需加强。丧失了传统的阵地,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淘汰一些传统的阵地。以下是若吧网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与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显著的不同,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虚拟网络社会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具有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生成的技术性、文化渗透性等特征。当今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网络社会的矛盾对现实社会稳定造成的威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网络空间文化霸权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等问题。为了减少互联网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重视网络民意,走群众路线,树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阵地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网络文化。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 【文学论文】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和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网络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传统意识形态的共性,又有互联网特殊的个性。加深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理性认知有助于优化与扩展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此,本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特征及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做些许探析,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贡献一些微薄之力。

  一、网络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网络信息工具的使用而产生的新的意识形态领域,是传统意识形态各要素在网络信息空间的延伸和呈现”。[1]即把网络意识形态看成传统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拓展。二是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有机的思想体系”,对网民行为具有价值指引功能。三是仍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一般属性,即阶级性、价值观、理论和政治倾向等“物化”于网络上,体现的仍是一种国家意志、民族特征和意识形态导向。以上对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解释,各有侧重点和合理性。本文综合各方观点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络人与社会人高度融合互相渗透的背景下,网民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化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活动中形成的有机体系,是网民在网络社会中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念表达方式的综合,其核心是价值观念。网络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显著的不同,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首先,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虚拟的网络社会已经形成。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真实存在”,它使得现实社会构成要素、基本结构与社会功能全部映射或者又辐射到虚拟社会中,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相似的特征功能。网络意识形态是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的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有机的思想体系”,它是基于虚拟的社会而产生,但其结构方式、功能仍被深深地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并通过虚拟社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网络意识形态具有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其次,生成的技术性特征。在由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社会中,网络意识形态的载体就是符号化、数字化的信息。通过传递各种数据符号,表达思想、交流观点,反映不同阶层的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那部分比特流,它是文字、声音、图形、视频的集成体,它在被浏览、被复制、被转载、被评点的过程中维持或改变着网民的思想观念体系。网络意识形态作为网民信仰、价值观念的思想体系,具有强烈的数据性和技术性特征。再次,文化渗透性。网络文化所反映的正是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对网络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开放性的话语权、自由的言语表达方式、海量的信息以及全球化的特征,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多元的网络文化之间的激烈竞争与渗透又在反作用于网络意识形态,使网络意识形态具有文化渗透性特征。

  二、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种先进的传播技术,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人们的交往空间,在增进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网络发展也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形成了空前挑战和强烈冲击。首先,网络社会的矛盾对现实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有时候,互联网会把社会矛盾公开化与放大化,很容易成为公众情绪宣泄的通道和场地。网络意识形态的虚拟与现实的统一性特征决定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既是现实社会的“减压阀”,又是矛盾的“聚集地”。以最近网络空间频发的舆论事件为例,它主要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利益受损,民意诉求不能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表达,才得以在网上表达诉求,试图以虚拟的网络社会倒逼现实社会使问题得以解决。但互联网言论与传统媒体言论相比更容易走极端和偏激,在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线上的民意诉求很可能会变成无序的政治表达,冲击着线下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遭遇严重威胁。由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生成场域靠技术色彩浓厚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而当今全球的网络技术规则和信息规则的设定又都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例如,支持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中,有10台掌握在美国手里,其余3台分别为瑞典、荷兰和日本所把控。掌握不了网络核心技术,给我国网络安全带来隐患的同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也遭遇严重威胁。再次,网络空间文化霸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自互联网在中国扎根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的优势,借助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迅速、及时、互动和隐秘等特点,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输入和渗透到中国。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过:“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2]网络空间俨然成为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空间弥漫的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强烈的冲击。

  三、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面对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全新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应对。首先,重视网络民意,走群众路线。网民是群众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属于群众的子范畴。如何对待网民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党的群众路线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应更新观念,仔细倾听民众的利益诉求,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把网络变成党和群众、政府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变成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各类官方的网站,把网站办成为民、便民、利民的重要窗口,引导民众的现实利益表达渠道合法化、制度化。重视网络民意,是对网民的尊重,归根结底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网络社会的体现。其次,树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阵地意识。网络技术水平是网络安全的基石,网络信息的核心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效度的高低。我们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加强顶层战略规划与设计,推进网络信息工业化的现代化,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跟紧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再次,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网络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进行网络文化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立场。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引导网络舆论,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网络空间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民主、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新发展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让社会主义的新天地得到了拓宽,群众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得到了更加深一层的增强,但在改革开放的同时,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新矛盾也时常出现,社会层面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问题,所以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问题仍需加强。丧失了传统的阵地,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淘汰一些传统的阵地。

  根据历史经验的启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同时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通常是意识领域最活跃的时候,像春秋战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这三种都是新时代代替旧时代时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先进的思想要靠有力的阵地来维护,进而才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发展动力。网络上的开疆拓土之进取精神和风险意识在成为国家的民族精神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意识形态阵地作用的发挥深深影响,并代代延续,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历程。

  二、阵地的内涵、类别及作用

  对于整体性而言,意识形态阵地指的就是,意识形态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抓手等,“舆论、理论、文化”阵地是意识形态主要的不同内容,在研究和思考不同问题的时候要依据新闻、理论、文艺的不同特点来研究不同的阵地。新的阵地要得到拓宽,新的科技一直在快速地进步,传播媒体也一直出现新的技术,这些都需要及时占领与引导。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科技创新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相关统计,在2018年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经超过了10%。群众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以国外为例,美国的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美国这一地位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在国民中的长足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广泛组织了近八十个部门建立了信息素养论坛。英国也在同期在国家统一设立信息素养技术,对信息技术十分重视。而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例如“研讨班,中心组,党校和高级教学,报纸理论版,政治理论刊,是理论阵地主要包含的内容。各式各样的新闻媒体是舆论的主要阵地,“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是文化阵地主要包含的部分。

  占领阵地的时候,需要思想道德文化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创新引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市场发展就要适应世界的发展,就需要相对应的载体和阵地。首先是报刊,其次是信息网,信息网包括电视,手机,电脑等大众化的传播媒体,然而在占据这些载体的时候需要文明的艺术活动和适合丰富多彩的大众性文化活动,比如:文明乡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进行评比活动,通过“三下乡活动”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让群众参加竞赛、辩论赛等文化活动,只有占领了以上的这些载体,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占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

  只有形成良好的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的阵地,这是意识形态的工作的主要方针。要想落实意识形态的工作政策,就要形成指导协调机制,信息动态的分析机制,以上的纸质属于隐性机制,这对于开展意识形态的工作来说,是必不可缺的阵地。

  在意识形态的工作中,阵地建设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思想文化和信息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假设没有舆论阵地的话,那么意识形态工作就很难开展。第二,阵地对先进的意识形态的传播、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先进分子首先能掌握阵地,才能高效的把反动意识形态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干扰抵制掉,以此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最后,阵地意识形态的建设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例如,新闻媒体开展的宣传活动,可以有效的解决群众心中疑惑的问题。

  三、加强阵地建设的对策

  首先,社会主义研究问题和阵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初级阶段的意识形态的领域首要工作,同时要把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特点和工作规律相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阵地建设是目前的阵地建设,基于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和这阶段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一定要结合在一起。例如,半文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教育仍然落后与其他的发展国家,如果没有十年的文革时期,我国比21世纪的今天还要科技化,再者,封建思想的影响对现当下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落后的封建思想,那么就不能追求先进的思想。高级阶段也不能十分顺利的度过。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建设不能迁就错误的观念和封建的思想,对于侵害群众阵地要严格扫打,不能置之不理。

  再者,代表群众利益的政策要牢牢的掌握,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这是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得到拓宽,形成十分广泛的意识形态阵地。但现状是我们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占据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努力开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新局面。

  四、结束语

  武装群众要以科学的理论,引导群众要以正确的舆论,塑造群众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群众要以优秀的作品,这是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方向,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和组织力量,把阵地建设建好管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1]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拥有135亿人口的超大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精神支柱,否则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2]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使之显示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拥有618亿网民的巨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这个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就会去占领。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提供更广阔、更便捷的重要平台,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1.网络阵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提供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与时俱进的理论,能够根据时代、实践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创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同程度上面临信息闭塞、资料缺乏的困境,许多研究者往往都是从有限的经典作家的本本和理论中作出推断,再由推断中得出理论,容易造成理论的空洞教条、内容重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活动迅速变化的时候依然止步不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原本闭塞的信息变得丰富而全面。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不但能够通过网络阵地快速找到需要的经典著作,而且能第一时间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网络阵地中接触到前沿研究和党的政策等,还能够在论坛、博客、贴吧等自由言论空间及时地发现实事热点、全面地掌握热点问题的多重影响,为理论研究的时效性提供了保障。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群众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参与到热点问题的讨论中,使研究者们能够及时把握民心向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发展。此外,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主要靠传统的通信方式或彼此阅读研究成果进行,可能造成彼此的沟通不畅;在互联网兴起之后,研究者可以在网络上及时进行交流,为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各种思想在网络阵地的交锋与碰撞,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更直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也为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2网络阵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展示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是通过网络媒体,向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在网络阵地中,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可以利用网络信息交流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讨论与沟通特点,与被传播者进行互动式的交流,这就可以引导人们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的思想交流,使马克思主义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从来都没有放松过,而且宣传方式不断地进行着改进:在党成立初期,李大钊、陈独秀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主要靠革命传单、著作译介、创办报刊等方式来宣扬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则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学校教育、传唱红色歌曲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网络媒体覆盖面积的逐步扩大,中国近半数的民众被纳入到互联网生活中,从而使网络传播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抓住网络发展的机遇,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让更多国内外的网络受众能够接触、了解、支持马克思主义。

  3.网络阵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渠道。网络阵地兴建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通过常规课堂进行,但课堂教育的硬件设施不一,且教授者在教学中往往添加个人见解,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建设网络阵地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线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走进了受众的生活,并且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线咨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掌握正确的知识。比如,在全国高校中,已经有800多家高校利用互联网开展理论教育工作,其中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相继开设了红色网站、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站。[5]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是2001年创建的红色网站,也是网络阵地中重要的堡垒阵地。“红旗在线”利用北京大学在中国高校中的良好口碑,深入挖掘各种红色资源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很大影响力。这样的网络阵地不仅能够使中国的骨干力量准确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还能在网民的交流和讨论中催生新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向。   4.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网络信息的控制权直接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网络阵地建设的好坏,能够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方向等。可以说网络阵地的建设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诸多的网络阵地,利用网络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了空前的作用。但是,在国内外综合环境中,我国的网络阵地建设还稍显薄弱。一方面,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如果理论宣传和教育不能创新、不能“吸引眼球”,那么早已习惯网络生活的诸多群众就会选择主观忽略掉这些信息,使网络阵地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各种力量尤其是敌对势力早已将网络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攻击突破口,并且已经占据了技术领先地位,如果我们的网络阵地建设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没有保障的话,网络阵地的作用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挥。此外,由于我们“触网”时间较短,全国各地的网络阵地建设情况参差不齐,例如我国的“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主流核心网站,已处于世界级舆论网站行列,另外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网站,却依然仅仅将纸质的理论照搬到网上,这对长期接受新式教育、接收新鲜信息的网络民众而言,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是一项紧迫的时代任务。

  二、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是指具有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的网站或者有关网站中的理论板块,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舆论宣传部门举办的理论研究网站和教育网站;各高校、研究院所、学术团体网站的理论栏目;各社会团体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理论栏目等。目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各网络阵地网站显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等40个网站为样本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功能不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是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推广的重要平台,担负着对内教育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样本网络阵地中,笔者发现,只有8家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华网、光明网、首都之网、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具有外文版,其中,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具有英语、日语、韩语等多个外国语言版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新华网还有哈萨克文、维吾尔文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但是近80%的网站只有中文版,基本不具有进行对国外宣传的功能。另外,在样本网站中,有23家网站设立了电子图书馆,占到样本总数的575%,但是其中有些网站的电子图书馆是无法打开的。另外,很多已经建成的网络阵地都不能在线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大降低了网络阵地的对内教育功能。总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2.推广度低。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有925%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建立了相应的网站。例如,目前我国除港澳台外,31家省委党校都已经建立了网站,此外,建设兵团、铁道部党校、大部分市级党校也都建设了网站。但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网站在建成之后就很少宣传和推广,以至这些本来就不被人所熟知的网站更加缺乏关注度。这与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的外部链接少、推广度低有直接的关系。搜索引擎、网址大全、报刊杂志等,是广大网民获知新网站的重要途径,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却很少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自身宣传,比如在360安全浏览器上搜索“马克思主义”关键字,前10页就只能搜索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马克思主义研究网”两个网络阵地,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链接中也只有人民网、求是理论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要深入群众,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

  3.信息量少。正如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介绍的,欧美发达国家是现在绝大部分网络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控制着从硬件到软件的网络系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形之中就要受制于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掌握的网络信息量偏少,而中国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的信息资源更显匮乏。部分网站只是把纸质媒体的内容搬到了网上,而且长时间不更新,使网民难以从网站上获取及时信息,从而影响了网站的点击率。另外,我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网络宣传工作大多由地方性的电视台、报社、科研机构、高校等承担,各个网络阵地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且没有团结一致开展科研、宣传和教育工作,所以地方性的网络阵地多是上传下达式地推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央网络阵地的“运输器”,且信息面窄,千篇一律。这样的信息重复,既浪费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资源,也浪费了网民的时间,以至于部分网民选择直接登录中央网络阵地获取信息,使一些地方性网站沦为“空站”“死站”。

  4.互动性差。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飞速发展。各级宣传单位纷纷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将传统方式传播的各类经典著作和文件政策搬到网络上,但这个简单的“搬运”过程,只是将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办法改成了“网络灌输”,而受众却已经不再是原来只能熟知书本知识的书生了。现在的网民更期待交流式学习,期待能够在辩论、探讨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这使网络阵地原本具有的拉近教与学距离的作用几乎丧失。样本网络阵地中,甚至只有10家阵地能够通过微博、博客等与读者互动。其中,大部分还都是集中在全国范围的网站,省级的只有首都之窗、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网站拥有此项功能。另外,虽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无私地将别的政府网站、媒体网站、高校网站,甚至是商业网站作为自己的友好链接,但是这些链接却很少是相互的(网络阵地之间的链接除外)。例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网络阵地中共有436个友好链接,其中包括国内高校院校、全国性新闻媒体、上海新闻媒体、党和国家机关重要网站、博物馆和展览、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等25个门类,但是其中的英国大英博物馆、当当网、上海虹桥机场等90%的网站都没有对上海市委党校进行友好链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应该增加阵地之间、阵地与其他网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早在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就已经提出:互联网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近年来网络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大,网络阵地的竞争也是空前激烈。正如李长春在2005年1月1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的,我们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促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6]所以,无论是从经济意义,还是从政治、文化等意义出发,我们都应当致力于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建设。

  1.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管理。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触网”时间较短,网络阵地建设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健全的管理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备。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以来,我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入口通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几部法规。因此,对于网络上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成果的版权界定、成果互转的合法性、异质文化传播的规范化等问题都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研究认为,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对网络阵地发展和建设的统一规划,让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切实有秩序地进入到各个村落、各个企业、各个学校、各个社会团体,扩大网络阵地在商业网站等非马克思主义网站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从法律法规层面,我国应该尽快制定健全关于网络阵地建设、规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网络“司法队伍”,对全国的网络阵地进行监督、维护,完善已经建成的网络阵地。

  2.多形式多渠道扩大网络阵地的信息源。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的信息源是网络阵地生存发展的根本。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信息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社会科学知识等。要扩大网络阵地的信息源,首先,应当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报纸、期刊等文献信息源网络化,扩大原有信息源的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成果走进网民、走进生活。其次,促进广播、电视电影等信息源的网络化。例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网站,借用中央电视台曾经热播的《旗帜》《辉煌六十年》《中国之路》等纪录片宣传党的历史和实践,获得了访问者的好评;红歌会网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关资料通过唱读讲传等形式展现出来,赢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再次,在丰富网络阵地信息源过程中,可以按照访问者不同年龄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展现形式和渠道。对于青少年,应该在动漫、音乐中选择信息和展出信息;对于中青年,可以通过电视剧、电影、新闻等形式来进行展示;对于老年人,则可以通过广场文化、文艺作品和老年大学等形式。事实上,这不仅可以增强网络阵地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渗透性,还可以丰富意识形态的内容,在教学相容的环境下,促进更多人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3.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首先,应确保网站的专业性,以赢得访问者的信任。专业的网站才会得到网民的信任,使访问者放心浏览;不专业的网站会遭到排斥,甚至被误认为病毒网页而影响浏览率。要保证网络阵地的专业性,就需要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专业人才参与马克思主义网站的建设,及时把搜集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成果等传到网上,邀请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为网络阵地撰稿,增强网站的信任度。其次,要丰富网络阵地宣传形式,增强趣味性。马克思主义网站应根据当今社会特点和读者热点更新阵地栏目,增加歌曲或戏曲、电影、纪录片等视频音频宣传形式的比例;另外,对于理论文章本身,应该分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分类阅读栏目内容,以吸引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来进行“量贩式”阅读。再次,创新推广方法,增加知名度。网络阵地的宣传和推广,不能仅仅局限于同类网站之间的链接,应该扩大推广的范围,将网络阵地放到更加广阔的空间,将更多的潜在对象变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者。例如,在淘宝网、猫扑网等访问量较高的网站上设链接,使各种层次、各个年龄段的网民都有机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网站,这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4.以创新的精神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功能。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建设,要紧跟时代、贴近群众、敢于创新,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与时俱进。首先,应增加网站的知识性。多数马克思主义网络阵地包含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板块、新闻热点板块、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发展资料板块,只有少数网络阵地含有传统文化、文艺作品等板块。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包容的科学,不会排除任何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甚至不断从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科学文化中汲取新的思想和文化来发展自己。网络阵地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精神出发,开设更多的符合民众爱好的、迎合民众兴趣的板块,这样既能完成网络阵地展示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还能开阔访问者的视野,使其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应重视交互性,增强服务意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不能满足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从现实出发,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为访问者提供互动平台,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网民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作出反馈,使马克思主义网站不仅能够教育网民、引导网民,还能服务网民。例如,建立网上信访制度,推进网上问题的网下解决;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引导网民走出心理困惑。再次,要提高网站的渗透性。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是马克思主义网站最主要的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过程中不应该喧宾夺主,为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而放任非马克思主义或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从而弱化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态功能。正确的做法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把其融入到网民喜闻乐见的动漫、微电影等多形式的作品中,利用声、光、电等手段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的思想,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