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论文最新 【文学论文】

作者:故事兔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当前,脱贫攻坚已到决胜阶段。若吧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前实现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制定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摘帽”标准,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加强金融扶贫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合力扶贫,以确保“两个确保”的目标如期实现.

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论文最新 【文学论文】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思路、举措,确保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又把扶贫工作作为五中全会后的第一个工作会议主题.这次扶贫工作会议,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复杂形势,加大了扶贫的工作力度,并明确告诉世人,中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两个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于能否如期拿下脱贫攻坚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扶贫工作

  扶贫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有着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减贫工作.自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建设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范围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我国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是有效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的贫困发生率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8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7.2%.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起到具体的支撑作用:一是农业发展为农村减贫提供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传统农业地区种养业实现突破,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二是非农产业发展为农村减贫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三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农村减贫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工业和城镇转移,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村居要收入来源.四是包容性发展理念惠及农村贫困人口.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及主要矛盾,我国制定和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力图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难题.从结果上看,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得到了很好的推进,经济发展的收益迅速为广大农村人口所共享,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这有利于降低贫困人口数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取得的经验要引起重视: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扶贫.政府把扶贫开发纳入到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规划.二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三是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在扶贫上注意发挥制度的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1].

  在看到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从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上看,全国尚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一数字大大超过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的人口总和.从地域上看,贫困人口虽重点集中在中西部,但遍及全国,其中贫困人口超500万的省区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和四川.从贫困程度上看,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和云南等6个省区的贫困发生率都在10%以上.从扶贫方式上看,开发式扶贫难度加大.从20世纪“八七”扶贫起,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已经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但是,由于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而引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空心化、社会原子化问题严重,村中缺乏年富力强的项目参与者,开发式扶贫的项目组织难度逐渐加大.此外,从总体上看,减贫效益递减问题开始突出,减贫幅度从2010年的26.1%下降到2014年的14.9%,要在2020年前5年内实现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每月100多万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现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只是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扶贫任务,并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扶贫将伴随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主要是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2020年以后,中国扶贫战略取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走势.我们认为,两个方向是大概率事件:一是扶贫将由重点消除绝对贫困向减缓相对贫困转变,国家将会出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贫困标准.二是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将主要解决农村扶贫问题向农村和城市并重转变.

  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当前,脱贫攻坚已到决胜阶段。打好这场攻坚战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各级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和任务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满意;二是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体意识,而非贫困群众站着看、帮扶干部拼命干;三是基层组织要丢掉帮扶干部这根“拐杖”,脱贫后能够承担起带领当地持续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重任。这三个关键都指向“人”这一核心。因此,要过好这三关,唯有抓住“关键在人”的“牛鼻子”,切实做好“人”的文章。

  精准扶贫,既要见事更要见人

  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精准扶贫,就是要将中央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精准到户到人,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因此,扶贫工作决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决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否则,再好的政策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实效,扶贫措施也难言精准。

  第一,要做“明白人”。既要高站位,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推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将各项扶贫政策烂熟于胸、执行到位,做政策上的“明白人”。

  第二,要紧盯责任人。以县为例,一定要抓住“关键少数”,落实县、乡、村三级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能把扶贫任务甩给扶贫办和驻村帮扶干部;同时,要聚焦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严格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包村责任、包户责任。

  第三,要当贴心人。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扶贫作为重要的群众工作,带着感情、带着真情开展脱贫攻坚,让扶贫工作成为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譬如,面对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了解不透彻的情况,就要像走亲戚一样经常上门,同时把政策转化为“明白纸”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边缘户”,不但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引导工作,同时要开展必要的帮扶;面对虽分户但有供养能力的贫困户子女,要积极引导他们孝老爱亲、尽赡养义务等等。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会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也只有这样,群众会更加自觉自愿拥护党的政策,更加自觉自愿跟党走。

  志智双扶,让懒人变能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能、扶思路,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志智双扶”的作用。

  志智双扶,重点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要重视精神扶贫,开展扶志教育。要用好“脱贫攻坚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平台,广泛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和自强不息、脱贫光荣观念,评选先进脱贫典型,发挥身边典型作用,唤起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二要重视增强“造血功能”。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培训;要以扶贫开发项目和扶贫产业为抓手,通过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激励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要注重乡村教育发展,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要重视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感。要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超市模式,将精神引领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要拓展公益岗位,对身体条件较弱、就业能力较差的贫困户,提供保洁员、护林员、看护员等岗位,让他们共享“劳动者”的光荣和自豪;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厨房干净、厕所干净、院落干净、房前屋后干净入手,引导群众走向新生活。

  培养三种人,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远看,无论怎么加强外部人才支持,派去的人总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靠本地干部队伍和人才。”打好脱贫攻坚战,着眼2020年脱贫攻坚战结束后的持续发展,就要注重培养三支队伍,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一是培养发展领路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一抓双促”农村基层党建工程,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尤其要精准选配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村书记。要实施村“两委”班子带贫能力提升计划,增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本领。要注重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一线干部队伍。要注重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脱贫一线提拔使用干部,充分激发脱贫一线干部工作潜力,把干部优势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政治优势。

  二是扶持产业带头人。产业致富带头人是群众看得见的标杆,可以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要以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为抓手,把村级后备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已脱贫并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要开展党员、产业带头人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双结对”工作,支持党员、产业带头人创办领办扶贫项目,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要积极探索“产业带头人+扶贫合作社+贫困户”的带动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营合作、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条中。

  三是吸引返乡创业新农人。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就学、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外流,致使农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吸引凝聚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造就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对于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广“一户一块田”模式,促进土地连片经营和流转,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年轻人返乡创业降低门槛、创造环境。要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人才奖励、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人才向农村回流、智力向农村汇聚。要以乡情为纽带,引导原籍大学生、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要营造社会舆论环境,让新农人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行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论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2013年11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5年三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精准扶贫方略,并在2015年11月的 扶贫工作会议上确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7年2月21日, 总书记在主持 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庄严承诺”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的政治责任感.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 确定的“ 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实践再次证明,我国是中国 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好这两个优势,就没有办不成、办不好的事.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是没有退路的,必须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七个强化”和五条基本经验的重要论述,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欲攻坚克难须集中力量,欲精准脱贫须精准扶贫.“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 总书记提出的“七个强化”,从整体入手,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为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创造和把握了“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和是合力、群众参和是基础”等五条基本经验.这是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完善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坚持、落到实处. 总书记这次提出的“七个强化”就是对五条基本经验的再动员、再部署,指明了推进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路径.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已经于2016年基本完成,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下一步主要是抓好落实,让各项体制机制政策释放出精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活力和效益.抓好顶层设计的基层落实,就是要按照 总书记“七个强化”的要求,坚持好五条基本经验.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深化精准扶贫的自觉.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行动,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政策要突出精准.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本质上说,精准扶贫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深化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项 决策部署、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深化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打牢基础是前提,分类施策是基础,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是核心,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关键,培育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根本,打好政策组合拳是保障,必须整体推进.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三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进一步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 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三个必须”的要求,不仅是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指导,实际上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兑现承诺.如果精准扶贫不到位,搞层层加码,导致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群众就会有大意见,对党和政府就会失去信任.落实“三个必须”的要求,最根本的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地落实党 的决策部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论述,从确保党在基层领导力的高度进一步把抓党建促脱贫落到实处. 总书记要求,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就是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思想内涵.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如何做到全过程精准,最关键的是靠基层干部用精准的精神、精准的办法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精准脱贫,不仅仅是暂时的脱贫,更主要的是要实现稳定脱贫,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和发展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