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核心素养 3篇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每一个高中生不仅要学好化学知识,更要能依据化学方法探究未知世界,这也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化学核心素养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化学核心素养·1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核心素养 3篇 【热点话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化学核心素养·2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由社会、公民、国家三个方面组成。因而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上面一方面需要培养其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与当下国情相结合,发展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1.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教学不能只有知识理念方面的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与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包含有受教者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关化学的观念、概念、方法以及原理等等,同时受教者的品性和中心技能也含有相关的学科特质。需要引导学生在化学信息、化学思维、化学学科、跨学科综合创新等方面的素养培养、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整合能力。所谓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指的是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做到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现阶段的教育学习主要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基础实操没有相关培养,对于学生的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没有给予一定的放松式教学,学生只能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相关学习,成绩测验也只有片面的知识点理论等。过分依赖老师的相关教学,而少有自身的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意识。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此能力是指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化学信息意识,利用化学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能力。当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学生要会正确使用相关网络通信工具存储、传递、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学会如何使用相关的应用信息能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寻找相关学习资料,获取相关信息文件。获取、识别化学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能力。现阶段的教育情况检测主要还是依靠卷面分数来看,当下的高考相关化学题目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新型的题目需要学生有相关的分析、处理以及总和信息条件的能力。在化学信息交流合作中,学会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守法,形成信息伦理。在化学信息交流合作中,学生要学会如何逐步筛选、整合、生成、应用相关化学基础信息,同时以相关化学知识技能来解决相关化学题目,还要培养学生能够加工信息、评价信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思想。在整体的教学培养中,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要自主学习吸取有利相关信息、排除不良信息。

  2.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化学基础技能以及基本知识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推演到学习相关的化学理念、概念等等,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基本规律,有自主的化学学科学习思想,同时能够实操进行相关化学实验。化学思想。何为化学思想?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能够运用到与之相关的思想意识,有对化学特征、价值、本质的相关认识。如守恒思想(质量、能量、原子、电荷守恒);对立统一思想(微观和宏观、量变和质变、定性和定量);控制变量思想;一般与特殊、归纳与演绎思想;验证探究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以致用思想等等。化学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高度综合地将多种方法运用于化学研究中,如把物理、生物及数学等方法移植于化学方法之中并加以融合。于此同时,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要踊跃吸收整体论的相关思想,有新的学习开年,构建化学相关的新理论、新概念,以此促进当下化学的进步。

  2.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动手能力。现阶段的教育只着重于相关知识的摄入,老师往往将很多的动手实践都改换成只有知识的输入学习,学生没有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没能得到很好施展,有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动手才能学习到,而学生并没有动手实操导致知识点的学习不完全。因而需要加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增加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运用相关知识,让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得到解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猜想、提问和设计以及实验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知识的探究能力。

  2.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学习不能只靠老师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因而在整体的教学当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方面的相关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在工作中能够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竞争与创新能力。有竞争就会有新的思想产生,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常见,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竞争,让学生快速、独立、正确思考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陈出新。合作互助能力、团队精神。当下社会的发展十分需要人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自古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个人的成果离不开团队的团结协作,在学生的相关教育培养当中就需要培养其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团队协作的能力看作一项重点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要开展相关的团队合作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相关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结语

  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是根据当前社会现状和文化教育特点提出的,同时还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反映。以整体来看“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其主要中心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可以在学习当中获得的,是可以塑造、培养、维持的。

  参考文献:

  [1]黄成梅.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

  [2]房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6).

  化学核心素养·3

  【权威解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摘要

  对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学科的本质及价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和“素养为本”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等重大变化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设计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经过修订专家组3年多的辛勤工作,在凝聚了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基础上,终于正式面世了。这是我国基础化学教育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之所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主要在于:立足于创新,它是我国以往化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创新程度最大的一份国家化学课程文件;源于实践,更基于理论,它是对我国几十年,尤其是近15年来基础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继承和总结,同时,也是对我国基础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标志着国家化学课程文件的研制方法论,由主要基于经验向基于理论更基于经验和理论有机融合的方向的重大转变;引领未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途中,引领中国基础化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进方向,向着实现世界一流基础化学教育的伟大目标迈进。

  同2003年版课标相比,2017版课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1)对化学学科的本体特征进行了提炼;(2)从化学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和评价等5个方面,概括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3)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体系及其发展水平体系;(4)构建了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的“三层次”课程结构;(5)构建了基于主题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增减;(6)明确了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必做实验;(7)构建了学业质量水平体系;(8)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基本途径和策略;(9)注重教、学、考一致性,提供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原则和策略;(10)提供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此外,2017版课标在呈现形式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结构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如同2003版课标中的科学素养一样,是2017版课标的“魂”。如何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它与科学素养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每一条素养之间具有怎样的结构。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加以阐明。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之所以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命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解决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有知识,无素养”的问题。为了应试,学生通过记忆而不是建构来习得知识;头脑中的知识,多是浅表性的而不是本原性的,多是散点式的而不是结构化的。这样的知识只具有考试答题价值,而不具有迁移应用价值,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所谓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一件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品格。具备素养的人,在社会中可以产生“正能量”,也有可能带来“负能量”。这也就是说,素养是有价值取向的。课标中所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1]1。

  所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取向。3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有了科学素养,为什么还要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这是学习新课标,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必须从理论上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2.2.1 化学课堂教学的圈层结构

  在实然的化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当一个化学知识进入课堂时,我们实际上给这个知识穿了2层“衣服”,一层是“认识层”,一层是“教学层”。例如,“通过这些实验事实,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家讨论一下。”实验事实和结论,是化学知识,属于“知识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启发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属于“认识层”;“大家讨论一下”,运用了“讨论法”,属于“教学层”。我们将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层、认识层和教学层普遍存在的这种圈层关系,称之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圈层结构,如图2所示。

  化学认识层回答的是,如何认识化学科学知识,即认识方式方法问题;化学教学层回答的是,如何有效地认识化学科学知识,即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认识层和教学层的有机融合,才有可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圈层结构模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要重视化学认识层的深入研究,化学认识层更具有化学学科特质。

  2.2.2 认识的层级结构及其与教育、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认识论来看,认识具有不同的层级。站在化学教育的立场上,按照认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可分为3个层级,即哲学认识、科学认识和化学认识。它们与教育、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核心素养、科学素养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2.2.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具体化

  从图3可以看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科学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1]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化学学科层面来落实科学素养,因而,它是科学素养的深化和发展;同时,它又要反映和体现化学学科特质,因而,它是科学素养的具体化和化学学科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是科学素养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深化。这也是2017版课标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标志。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那么,如何理解这5条素养及其相互关系呢?

  对这5条素养,有人提出质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不仅仅只适用于化学学科,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也适用。这个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就是看待特殊性的哲学方法论问题。看待特殊性的哲学方法论主要有2种,一种是还原论,主要看的是“局部”;另一种是“整体论”,主要看的是“整体”。以往看待特殊性,往往看的是局部,也就是逐一去看;当代看待特殊性,往往看的是整体,也就是系统地看。例如,我国《化学教育》杂志的特殊性,国家化学会刊物、教育类杂志、中国杂志,主要研究化学教育,这4条特征都不是我国《化学教育》杂志所独有,但放在一起,指的一定就是我国《化学教育》杂志。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一样,基于还原论来看,都不是化学学科所独有;但基于整体论来看,指的就是化学学科。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阐述的是“宏微结合”;化学是变化之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阐述的是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问题,化学变化中的“不变”,是相对不变,存在动态平衡。因此,这2条素养反映的是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和化学学科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反映的是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属于化学科学认识范畴;“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属于化学科学实践范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重点强调化学科学的绿色应用和社会责任担当,属于化学科学价值范畴或化学科学应用范畴。基于此,可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条素养进行结构化,如图4所示。

  实践-认识-再实践(应用),是哲学认识论的一般过程。因此,这5条素养的提出是有哲学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那么,科学素养的3个构成要素,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构成要素有什么不同。在系统科学中,从考察系统方式来划分,可将系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因而,构成系统的要素,也可分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静态要素只表明系统的成分;动态要素不仅表明系统的成分,而且还表示系统的运行过程(动态)。科学素养的3个要素,属于静态要素,只表明科学素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要素,属于动态要素,不仅表明构成成分,而且还表明从化学科学实践到化学科学认识再到化学科学应用的素养形成与发展及其表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彭笑刚.物理化学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

  [3] 郑长龙.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2-123

  [4] 郑长龙.化学教育,2010,31(5):15

  [5] 郑长龙.化学新课程教学法·初中化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2

  引用本文

  郑长龙.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9): 41-47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