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建言献策范文 3篇 【文秘写作】

作者:故事兔

不管处在什么位置,能够提出具有效益性、改革性、影响性的建议方案,不管对于公司还是学校的建设都是有具大的意义。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社会保障建言献策范文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保障建言献策范文·1

  7月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陕西省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承办、《社会保障评论》与《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第五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北大学举行。

社会保障建言献策范文 3篇 【文秘写作】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等30多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从事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的80余位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生代表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曹蓉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研究员致欢迎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

  本次论坛由“社会保障综合”、“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主题论坛以及“社会保险与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与福利”、“博士生论坛”等分论坛等组成。西北大学教授席恒教授、雷晓康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张思锋教授对部分分论坛活动进行了点评、评议。

  论坛现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黄冠教授以“社会保障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制度前提”为题,对改革前的中国城镇社保体制架构和原则特征作了全新表述,并对改革前后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的演化机制进行了量化检验,指出随着政府工作重点向推动经济发展转变,旧社保制度的运转同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一致性趋势,政府工作重点的变化成为影响社保运转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根本性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宇副研究员以“浅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为题,分析了医疗产业商品生产方式,并基于政治经济学基本框架,提出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降低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华颖以“中国社会保障70年变迁的国际借鉴”为题,从德、英、美、新加坡、智利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制理念、目标、体系结构、筹资责任分配和权利义务关系分析了社会保障国际借鉴的四个维度,并提出要多途径借鉴国际经验,在比较中鉴别与选择。

  吉林大学教授贾玉娇探讨了家庭保障功能的特征与要素,进一步分析了家庭结构的时空变迁的社会转型逻辑、探讨了家庭结构的时空断裂,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表现。最后指出不能否定家庭养老保障的文化意涵及其国家、社会功能。需要借助制度的力量唤回中国人的“家”本能,重塑“家”的时空维度,维护“家”的功能。

  据了解,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搭建的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一届,旨在通过稳定的机制增进本领域青年学者的团结协作与专业凝聚力,并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中,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作为青年学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根据国家确立的新目标、采取的新行动与新方案,为应对新时代的新矛盾与新挑战、促使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领域青年学者的学术探讨与建言献策功能,真正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学者的责任担当与学术传承。

  社会保障建言献策范文·2

  现在许多高校教师的考核方法是机械式的算分数。把各类、教授、副教授、讲师划成若干档,然后规定每档的分数,而分数由上课类别、到款课题费、发表论文数等组成。笔者认为,这种考核方法,完全属于机械式的考核方法。致使教师的精力主要用于拿到相应档次的考核分数,长此下去,高校师资质量将会下降,高校水准也必然下降。

  其实要考核高校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聘任关,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对应聘者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和面试。二是明确职责。如开展某一学科方向的研究工作,招研究生,担任课程。三年后进行一次评定,看是否达到被聘要求。三是严格晋升制度。晋升条件要严格,符合晋升条件才能晋升,不符合晋升条件者坚决不升。晋升也要有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评定。现在提倡创新精神,要自主创新。如果把教师管得只去追求分数,没有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怎样去创新,怎样去培养优秀的学生?

  要成为世界一流或高水平的高校,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一支人数较多的大师队伍。而这样一支队伍,绝不是用现在机械式的算分数的方法就能够造就的。因此,必须改革现在的高校教师考核方法。把好聘任、晋升二道关卡,建立浓厚的、创新的学术研究气氛。

  社会保障建言献策范文·3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教育事业显得日益重要,作为教育基地的学校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是广大人民必须思考的课题。我作为一名学校教师就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教学建设

  学校应十分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在人的自我发展中,经历了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自我规范和自我关怀,教育的介入只是帮助人的自我完善,而不能代替这种完善。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创造各种最适合的条件让学生获得自主性,在自主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教与学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何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就成为我们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复杂的教学环境,必须从根本问题入手,必须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入手,掌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基础知识等了解清楚,尽量调动他们最大的积极性,把他们的兴趣带到学习上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因为从教学的相对角度出发,只教不学或填鸭式的教学只会物极必反,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说教,往往使学生缺乏信任感,使教师的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为此,仍需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分层落实德育工作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五爱”、“四有”教育,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

  二、注重校风、学风建设

  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坦诚相待,我们诚实守信,我们宽以待人。我们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奉献,我们始终攒着一颗体贴的心去将心比心,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需要好的文化韵味,我们不求历史名宿在此烙下多少足迹,我们但求自己能够在第二实小写下一些美好和记忆。我们不苛求别人给我们一个景色优美的校园,我们追求的是营造的一种蓬勃向上,脚踏实地的学习氛围。我们应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种团结奋进和刻苦钻研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位同学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三、注重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所必需的内容。当前我们在实施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治校方略,注重学校的制度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化。

  1、制度要健全合理。学校的各项制度要随时应对学校的实际,伴随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学校的制度要最能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反映学校最广泛工作的需要。在制度出台之前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教职工及家长意见,既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到教职工的承受能力,对实施后的效果要有所预计,防止教职工对制度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率。

  2、制度要体现严肃性。学校的各项制度一经出台,就要加强宣传,让大家及时了解,清楚明白;要加强落实,使之渗透到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无声的教育,无形的眼睛。学校领导更必须要自觉遵守、带头遵守、模范遵守;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解决出现的问题。

  3、制度要以人为本。学校制度不但要因事而宜,更应因人而宜。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行为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四、注重教职工文娱工作建设

  1、在珍惜好、保护好现在形成的良好的干群关系,继续做好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应及时地了解教师有什么要求,困难、意见和建议;领导和教师之间要真正地建立起了一种朋友式的人际关系,那么学校的环境才会宽松起来,活跃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团队教学精神。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也可以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工作是脑力劳动,思想比较投入,精神比较紧张,很多教师往往由于烦杂的工作而容易导致情绪化。学校应该尽力每年组织教职工集体短途旅游,举行教职工运动会,年末集体团拜、聚餐等一系列群体性文娱活动,为教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沟通,增进友谊提供良好的平台。在校举行师德报告会等具有文化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校教职工生活更加充实、高雅,丰富多彩。

  五、注重教学设备建设

  所谓“工欲善其善,先必利其器”,先进的教学设备能为我们教学工作添砖加瓦。随着“教学现代化”口号的提出,学校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个人认为:扬现代信息技术之帆,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积极推行信息化教学,在学校的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我们学校这一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在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硬件,为实现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做好家长学校沟通的建设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学生从家庭接受信息比学校来得更及时、更强烈。如果仅靠学校教育,显然会滞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建议将学生的家庭教育也纳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做好家长学校的建设。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生活条件优越,但是家长的文化层次却是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及文化观的差异,使得学生家庭教育的环境差别很大。这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似乎有相同的缺欠,那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科学,缺乏大教育观念,很难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因此,开办家长学校,通过讲座或网上培训,向中青年家长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一些基本育人知识,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了解学校教改情况,给予支持与配合,形成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导,向家庭延伸扩展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相信在我们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第二实验小学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