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到底有没有信口开河3篇 【文秘写作】

作者:故事兔

  只要一点点基础货币,就能从‘贷款派生’行为中产生巨量的货币。一般产生的量等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约等于准备金率的倒数。若吧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奇帆到底有没有信口开河1

  黄奇帆称让双职工7年能在主城区买房。随便看看看留言,怀疑,谩骂,否定之占绝大多数。作为重庆人,就我自己了解的情况来说。黄奇帆市长没有说谎。

黄奇帆到底有没有信口开河3篇 【文秘写作】

  黄奇帆有个外号叫:数据市长。也有个外号叫:黄大炮。其人说话算是比较直白的,但绝对不是信口开河。他这个数据是针对重庆市的平均统计数据来说的,并不针对某一类人。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平均职工收入大概现在是每月2600左右(具体记不清楚了,大概)。目前重庆主城区房屋销售均价大概是建筑面积6000左右。这样算来,双职工一年总收入在60000元左右。70平米房价在420000左右。刚好吻合。

  还有一个事实是重庆的公租房已经大量修建。许多外地朋友不清楚的是。重庆公租房是可以买的,有完全使用权,甚至可以子子孙孙住下去。只要租住满5年就可以以建筑成本购买,目前其价格大概是3000多元一平米。这其实也就是黄市长的信心保证。重庆的公租房政策是从新加坡,香港学习的先进经验。目前申请没有收入限制,也就是说,刚毕业的学生,进城打工者都可以申请。而且5年后可以以建筑成本价购买。那么70平米的房屋只要20来万。相信绝大多数双职工都有购买的能力。而且重庆的公租房都不是很偏,都在内环和外环高速之间,很多还在内环附近。交通没有问题。

  所以不了解情况的外地朋友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在我所了解的情况来分析,本人认为:黄奇帆市长的承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黄奇帆到底有没有信口开河2

  全中国的货币=基础货币(少量)+贷款派生货币(巨量)

  只要一点点基础货币,就能从‘贷款派生’行为中产生巨量的货币。一般产生的量等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约等于准备金率的倒数。

  所以,基础货币又叫高能货币——能量太高,一点点就能通过银行派生大量货币。

  再记住:

  只有央行买买买时,

  基础货币才会增加。

  但并不是所有的买买买都会产生基础货币。只有买国债、外汇、黄金的时候,才会增加基础货币。至于再贷款之类的行为,限于篇幅,今天先不讨论。

  而M0,是货币存在状态的描述,不是货币性质或来源的描述。况且,M0不是基础货币,M0>基础货币。

  这就好比,全世界既有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也有男人、女人。分类标准不同而已。不能拿到一起说事。

  而被外汇占款绑架一说,是争议最大的一点。

  黄奇帆到底有没有信口开河3

  一、“外汇储备应该让财政部来管。”黄奇帆在今年的财新峰峰会上,一语惊人。

  我上次参加胡舒立的会并见到黄市长,那是2008年底。

  那时,《财经》还没有分家,胡舒立还是执掌帅印之人,凌华薇还是个记者,王庆还在摩根斯坦利,谢国忠还是人气最高的嘉宾,李小加还不是港交所所长,康奈尔回来的黄明教授当年的湖北高考状元也是愿意出来抛头露面的谦谦君子。

  不过,那时,黄奇帆就作为重庆副市长发言了,小川行长就是压轴发言嘉宾了。

  快十年了,小川行长功成身退,一般不再参加非官方会议。凌华薇成了财新主编。谢国忠已不知所终。李小加成了港交所所长。黄明去大学做了教授,自己发了私募基金,做得相当出色,但不再出来抛头露面。

  只有黄市长,十年前被人叫黄市长,十年后,已经是副国级的黄副委员长,还是被人叫黄市长。

  憋屈么?

  怪谁呢?今天中午,黄副主任开口就说:外汇储备应该归财政部管理。

  听得旁边的央行徐局长脸青一阵绿一阵,在后续的发言里直接开怼:“黄市长的想法开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很骨感”。

  央行怼财政部也不是一两天了,不过公开这样,还真是罕见。

  我并没有参会,也是听朋友转述。几个小时后,新闻就爆出来了。

  这话一出口,就几乎是往冷水里倒沸油——不炸锅才怪。

  央行和财政部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论辈分,肯定是财政部大——当初央行可是从财政部老干妈分家分出来的。从薄’一’波时代开始,到后来邓公定调,“一定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才逐渐给央行以及后来一龙生九子的商业银行一个真正的名分。

  但这一分,从此就分出了财政部和央行这一对冤家。不是欢喜冤家,是真冤家。笔者亲见的、耳闻的,呵呵,他们给自己加戏那叫一个溜。

  话说,黄市长说的方案行得通吗?

  恕我直言:黄市长以往讲话,逻辑清晰、情商满分。但这次,有合理成分,也有不足之处。容我简要道来。

  当然,财政部多一个为自己振臂高呼的副主任,当然要偷笑了——不过也不至于激动到哪里去。毕竟嘛,人大财经委有十九个副主任。一个出来说话,不痛不痒。要十九个一起说——那也没啥用。

  黄市长首先说央行被外汇占款绑架,然后只能抑制住M0不超发。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基本概念:M0和基础货币是两个互相独立的概念。

  今天没时间扯复杂的专业知识,若是你不清楚,你就记住:

  全中国的货币=基础货币(少量)+贷款派生货币(巨量)

  只要一点点基础货币,就能从‘贷款派生’行为中产生巨量的货币。一般产生的量等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约等于准备金率的倒数。

  所以,基础货币又叫高能货币——能量太高,一点点就能通过银行派生大量货币。

  再记住:

  只有央行买买买时,

  基础货币才会增加。

  但并不是所有的买买买都会产生基础货币。只有买国债、外汇、黄金的时候,才会增加基础货币。至于再贷款之类的行为,限于篇幅,今天先不讨论。

  所以,基础货币是‘货币的基础’。没有基础货币,就没有其它一系列这货币那货币。

  而M0,是货币存在状态的描述,不是货币性质或来源的描述。况且,M0不是基础货币,M0>基础货币。

  这就好比,全世界既有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也有男人、女人。分类标准不同而已。不能拿到一起说事。

  而被外汇占款绑架一说,是争议最大的一点。

  是,我们外汇收进来,的确不能在境内流通。银行收多少海外汇来的美元,就必须把美元卖给央行。央行拿什么给银行呢?肯定是人民币。这些外汇是从国外进到在中国的,来之前国内没有这些外汇。进来了,必须用人民币买商业银行从境外收到的客户汇款进来的外汇,商业银行再把用外汇换来的这些人民币再给客户。

  这种因为央行对外汇买买买的行为,直接产生了基础货币。这部分基础货币,就是外汇占款。

  这是事实。但没有实现境内外汇自由流通的国家,基本上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这个并不是一个‘问题/麻烦’,而仅仅是一个现象而已。

  第二,理论上——注意我说的是理论上——央行是出纳,管钱的。财政部是会计,管账的。一个人既管钱又管账,这就有点容易说不清楚了。怎么办?分开管是最好的办法。

  但实际上,央行是被架空的。

  架空的原因不用我说也知道,网上都有这些新闻,我就不搬砖装逼了。

  第三,黄市长说:“财政管理外汇储备,可以吸收M2并造成紧缩,不会通货膨胀。”

  这一点,是争议最大的地方。

  国内的银行收到了境外汇款来的外汇,怎么办?总要找地方兑换成人民币吧?现在是必须找央行,将来如果不找央行,找财政部?好,问题来了,财政部不是发钞机构,银行拿着外汇向它要人民币,它怎么办?拿到掏国库的钱去兑商业银行的外汇?

  财政国库有几个来源,最大的就是税收和发债的收入。财政部是不会舍得拿税收去换汇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发行增量的人民币债券,也就是向市场打白条。发了债,拿到人民币,再给银行兑换。

  问题是,国家发了国债,最大的买家是谁?

  1995年之前是央行,所以那时央行是财政的提款机。那时央行和财政部互不独立,你中有我我中与你。这难免滋生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这里就不细说了。

  1995年之后,央行不能随时买国债,必须通过商业银行。

  所以,上述情况,按照黄奇帆的想法,商业银行拿着从境外收到的外汇,直接找财政部。那么,财政部要么自己掏口袋买外汇,要么发行国债。

  而发行国债,谁来买呢?其实还是商业银行。

  若是商业银行必须拿自己的人民币买财政部的债,财政部拿到这些人民币又给商业银行。

  听上去别扭吧?别扭就对了。这就好比,有人找你买鸡蛋,你说你先借钱给我买只鸡,等我的鸡生了蛋我再卖给你,然后再把借我的钱还给你。

  不过这并非完全不可行。

  我们回到问题的起点:到底谁来负责把商业银行收到的外汇换成人民币?

  现在是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找央行,央行‘见汇即印’而印出来新的基础货币。

  如果按照黄奇帆所说,财政部发债。那么,谁来买这些债?

  中国的国债市场,大约60%被银行买了,剩下的就是保险公司、基金、券商、信托、企业年金。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财政部发债的方法,那么,银行找财政部换来的人民币,有60%的可能其实就是来自自己的同行——银行,剩下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样的效果,和商业银行直接在银行间进行外汇/人民币的交易区别不大。

  如果真按照这样操作,理论上确实有减少新增外汇占款的作用。但实际上就会碰到难题:如果完全没有外汇占款,那么基础货币的投放就少了一个渠道,这对货币供应量调整必然提出新挑战。另外,频繁发行外汇兑换专用国债,必然挤占其它债的投资者资源。还有,这必然造成中央和地方抢饭吃的尴尬境地。一系列衍生问题,远非‘回收超发的M2’那么简单。

  二、另外,我和业内人士沟通下来,大家普遍认为,黄更重点想说的意思,应该是说外汇储备的运用效率不高,应该交给财政部去运作。

  这个问题,客观地说,黄有点过于自信和信口雌黄了。

  从十年前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一巨额浮亏开始就被议论纷纷,到今天中投的表现、外管局的表现,可以说中规中矩了。

  投资这个事情,你以为钱越多越好,其实量变引起质变,外储体量那么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找到安全可靠而体量相当的投资标的,基本上是顶级功夫的专业人士才能玩得转。

  外汇储备这玩意儿,全世界上百个国家都存在,就连美国自己也有外汇储备。

  但是像中国这样拥有巨量外汇储备的,除了日本、瑞士、阿联酋能和中国还算一个数量级的,其它完全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不过,别急,有一只基金,它所管理的资产,比中国央行拥有的资金量更大的,比去年半个中国的GDP还多!

  这只基金就是BlackRock贝莱德资本。全世界所管理的总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大约有16家左右,其中大约有5家超过2万亿美元(贝莱德、先锋、道富、富达、安联)。也就是说,全世界大约有16个日本央行级别的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市场上搏杀,其中有5个和中国央行一样超过了2万亿美元。

  下面是‘万亿美元俱乐部’,管理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基金、保险资管等。

  其中一个典型的特点是,这些基金越来越青睐被动型投资为主,也就是发行跟踪各种指数的基金。为什么?体量太大,由于安全性、稳定性等多重因素,赚钱太难。你有100亿的时候开心的不得了,你有1万亿的时候,天天犯愁到哪里去找好资产。

  最后,只有投资指数,跟踪大盘涨跌,至少β收益(大盘上涨的钱)都赚到了。至于α(靠‘聪明才智’找到比大盘跑得好的资产)?抱歉,你有本事你自己去找,爷就做被动投资,你爱买不买。

  而我们的央行外储总量高达3万亿(以前更高到4万亿),确实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我们本来就在金融市场的经验不够成熟。我不知道黄市长哪里来的聪明才智和无上信心,觉得全世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巨量资产管理难题’,他能替财政部发言说财政部能管好这笔账?

  所以,总的说来,外汇占款的事,不是说换到财政部就解决了。如果完全没有外汇占款,那么基础货币的投放就少了一个渠道,这对货币供应量调整必然提出新挑战。频繁发行外汇兑换专用国债,必然挤占其它债的投资者资源。发这类新债也必然造成中央和地方抢饭吃的尴尬境地。一系列衍生问题,远非‘回收超发的M2’那么简单。另外,天量外储投资效率‘不高’这件事,你放眼全世界也没人敢拍胸脯说自己能做得比央行好,黄副主任可别真当自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知空气的黄药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