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表态发言(4篇) 【演讲稿】

作者:故事兔

  垃圾分类表态发言(4篇)

  垃圾分类表态发言 1

垃圾分类表态发言(4篇) 【演讲稿】

  生活垃圾涉及千家万户,看似小事,实则大事,是民生关 键大事、社会发展大事,同时更是一件环境治理难事。我们将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坚决不让 垃圾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强制分类单位及各街道(乡镇)成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实施、工作规划、宣传培训、检查督促等。强制分类单位及各街道(乡镇)、社区(村)、物业公司要落实至少 1名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本区域垃圾分类工作,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必须以本人名义在“智慧居家馆”注册垃圾分类积分账户,并有垃圾投放记录(以备考核)。按照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包街道、包社区责任制要求,实行垃圾分类挂联制度,挂联部门(单位)督促指导所包街道商户、所包社区住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

  积极协助市城管局及垃圾分类专业服务企业做好垃圾分类设施点位建设“三通一平”及宣传引导等工作。区财政按照确 定的资金分担比例,将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建设、日常运行、宣 传教育等列入中长期财政预算,并随人口增长、垃圾增量等因 素逐步增加。新建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要同步投入、同步建设、 同步考核。强制分类单位要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建设 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结合实际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 企业承担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各物管小区要在小区内无偿提供 “智慧居家馆”垃圾分拣点建设场地,将生活垃圾分类服务、 人员配备纳入招标比选物业公司的重要条件。建立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分类奖励机制,激励引导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

  对生活垃圾分类开展长期性公益宣传,并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适当位置设置宣传专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目的意义、分类常识、积分奖励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居民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提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工作,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宾馆、进窗口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督促专业服务企业定期对个体工商户、住户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发放指导手册。区教育局应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各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并以“小手拉大手” 的形式,推动垃圾分类深入家庭。发动群团组织和环保志愿者 进入社区、家庭、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 圾分类知识义务宣传活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社会的知晓 率,积极获取公众的支持与参与。

  四是强化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明确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依法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技术规范。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及站点建设相关标准。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城管、环保、公安、卫生计生、食药工商等部门加大管理执法力度。通过生产环节“控”、流通环节“限”、消费环节“管”、投放环节“准”,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

  垃圾分类表态发言 2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民生关键小事、 社会发展大事。我们将依托宣传声势浩大、制度保障有力、市 场化运作效果显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工作。

  一、强化工作合力

  一是持续加强教育引导。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全媒体阵地,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从点滴习惯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街道马路做起,打响一场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人人共享生态红利的“人民战争”,努力营造“政府倡导、 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入开展“八进”活动。

  通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宾馆、进窗口”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单位、文化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庭园创建等范畴,努力营造合力推进的工作氛围。尤其是要将在校学生、 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的从业人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分类宣传、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

  三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一支自上而下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管理队 伍,特别是镇、村两级要落实专职人员,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 作有人管、有人做。

  二、强化政策保障

  一是引育专业公司。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引 进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 处理全过程,缓解政府资金不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产业 化进程。

  二是实行收费机制。

  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探索实行居民生活垃圾 收费制度,提高分类主动性与自觉性,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长期持续推进。

  三是购买第三方服务。

  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公司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加强线上宣传与线下互动,建立实名制垃圾溯源监督管理系统, 提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资源利用

  一是探索园林垃圾就地处理。

  针对我区园林垃圾较多的实际,尽快实施园林垃圾处理试点项目,采用机械粉碎方式进行自然生物处理,实现资源就地 利用。

  二是加强建筑垃圾管理。

  加快引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实现循环利用。

  三是落实限塑令制度。

  加强对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 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禁止免费提供餐饮等一次性用品,倡 导绿色低碳消费和资源循环利用。

  四、强化考核评比

  一是实行积分奖励。

  参照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实名投放+积分奖励”制度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竞赛 公示”制度,建立居民(村民)分类投放质量台账和荣誉榜, 作为积分奖励和荣誉评比的依据。

  二是纳入网格管理。

  实施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建立区领导联系镇、部门联 系镇工作机制。建议借鉴金华市的先进经验,建立“党建+”模 式,党员干部入户动员、带头分类、谈话谈心,以生活垃圾分 类为抓手,系统推进乡村治理工作。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

  把文明创建、生态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协 同推进。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实行以分档考核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补贴机制,并纳入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坚持考核内容“精细化”,考核方法“科学化”,考核结果“效用化”,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化进程。

  垃圾分类表态发言 3

  我区将着眼于“长效”,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打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

  我们清醒认识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是应付上级考核,而 是生态文明新内涵的要求,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是长期的战 略任务。我们将采取多项措施,向群众普及相关垃圾分类的知 识,提高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从“政 府要我分”转为“我要主动分”。调动机关干部、党团员要带 头,共同支持和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妇联充分 发挥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垃圾分类教育,共 同营造浓厚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氛围。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 增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快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的进度。通过“优化资金结构、适度增加总量”的办法, 落实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 模式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运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 原则,将垃圾处理按量收费,通过经济手段鼓励群众减少生活 垃圾的产生。

  三是加强技术支持。

  为避免“分而后混”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尽早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基础设施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制定相关实施性技术规定,明确建设标准。培训农村垃圾分类技术骨干,积极探索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实时在线监管终端站点运行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设置长久正常运行。

  四是加强回收利用。

  加强对可腐烂垃圾通过终端产出的肥料的检测和质量监督,使之成为新的生态产业。完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崇尚节俭、 科学、绿色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发展, 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要建立有害垃圾强制回收体系,减少有害垃圾产生。

  五是加强法制保障。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办法, 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以及源头减量、监督管理、保障措施、责任义务、公民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化、 常态化。

  垃圾分类表态发言 4

  垃圾分类是一项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于经济、社会与环 境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的社会工程。我们将加快建立健全生 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机制,助推 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一是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确保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通过政策引导、行业整顿、强化管理等措施整合现有的废品回收队伍,促使其规范化、规模化,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优化废旧物资回收点、回收亭体等布局,完善回收网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展业务覆盖范围,运用电话回收、网络回收等方式,提高回收效率,方便市民交投;结合垃圾分类试点等工作, 支持回收企业和有条件的加工处置企业在试点小区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并将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置纳入回收体系。积极推动回收体系与加工处置行业有效对接,促进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与已有的加工处置企业形成对接,构成产业链条,使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处置企业得到充足供应,保障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研究相关扶持政策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加工处置企业存在的税收负担重、产品出路窄等问题,培 育循环再生产品市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提升处理技术标准,加快硬件设施体系建设。

  湿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过六成,我们将下大力气解决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障碍和产品出路问题。加强技术研发,通过完善技术、制定标准,解决当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遇到的技术标准障碍。强化超前规划意识,技术标准一旦明确, 随即加大统筹力度,科学安排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和区域布局, 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合理配置,切实做到以资源化利用促进分类,推动减量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准确把握垃圾增量与处理设施建设保障的平衡,既防止运行处理体系“吃不饱”,又防止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围城”,避免因设施配备不到位、混装混运削弱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政策引导,完善运作机制。

  对试点工作要进行认真总结,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坚持问 题导向,加强分析研究和指导,形成一套更加系统、科学和可 操作的运作机制,有效发挥政府、市场、公众各方面作用。根 据居民家庭、集贸市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的构 成特点,合理确定分类模式;对居住小区、公共场所、企事业 单位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实行垃 圾处理费用专款专用,保障从源头分类到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运转体系建设;针对当前居民分类投放缺乏约束机制、参与率普 遍不高的问题,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对策,包括垃圾处置收费政 策的可行性研究等,建立长效的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分类资 源利用等奖励与约束性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保 障政府、社会、家庭参与率;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立法工作研 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与处理工作的法制化与规范化。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