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读后感】

作者:故事兔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读后感】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生活即教育”即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因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陶老先生还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如把书本、文字和读书当成教育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教育与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试想,如果过的是少爷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也不能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也不能算是受着科学的教育;有是随地吐痰的恶习,虽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也不能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这些都形象地说明想受什么教育,便需过什么生活。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因此,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相辅相成。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由于生活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在,整个社会就成了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陶老行知老先生把没有生活的教育、学校和书本说成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他认为如果是“学校即教育”,因为学校里面的东西仍旧太少,学校就会如同鸟笼,学生如同笼中之鸟。因此他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鸟儿”从鸟笼中解放出来任其自由翱翔,成为适应生活、融于民众的有用的人。另一方面,考虑到人民群众缺少教育的实际处境,陶行知老先生又说:“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自己的场所。他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是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便劳动群众及其弟子的社会大学校,使之受到教育。“学校即社会”是一种“半开门”的改良教育主张,是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创建把工厂、农村与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能成为民主的温床,培养出人才的幼苗,也能产生改造社会的功用。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既是生活现象之说明,也是教育现象之说明。主要是指: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学做合一”还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认为在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劳力者)和“书呆子”(劳心者)两个极端,所以在中国科学的种子长不出来。为纠此偏,就必须教劳心者劳力——教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在劳力上劳心”是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劳力和劳心的“两橛子”联接起来,“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教学做合一”还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教人者先教自己,要求教人者先将所教材料弄得格外明白,先做好学生。同时,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需要格外明白了。“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 “小先生制”充分体现了这一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

  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旧中国教育思想上发生的一次革命,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无论是“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还是“社会即学校”的学校教育内涵和作用;以及“教学做合一”的论述,都让我从陶行知老先生走向教育,从教育走向陶行知老先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信心。

  读《陶行知谈教育》有感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们对此话颇有触发,可将之引申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的责任不在于如何教,而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如果把学生当作容器,只是一味地教,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亦认为:教、学、做三者要合一。教,是引领,是引导,是为了学,最终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教育的规律。因此,要授之以法,言之以理,疏之以术,导之以行,引之以情,道之以德。《说文解字》曰:“学,觉悟也。”学,是对教过程的理解和体悟,是教的终极目的。做,是为了巩固学的成果,是教与学的反馈,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的过程,是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检验教与学的正确与否的过程。这个过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教、学、做三者是学习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发展知识的过程,它们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和谐融合。其理由是:通过认知、体验、实践,促进感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主体认知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内容、学的内容和做的内容必须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师不但要将教法和学生学法联络,并且要将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概而言之,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教法必须符合学法,做到边教边学。其实,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犹如快马加鞭,一日千里,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因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此乃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教学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教学论,其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因而做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行知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以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今天我们有幸拜读《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黎明的曙光,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阴影和误区,走向光明。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我们深深感到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何谓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就是说,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因而生活是活生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源于生活,都源于生活实践,知识的内涵与生活的内涵是相等的,所以他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因此,生活教育就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