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课堂实录三篇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授课过程中写课堂实录对六年级语文教师来说是个好习惯,课堂实录是对老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记录,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很有帮助,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石灰吟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灰吟课堂实录一篇

  师:同学们,石灰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们背过《游子吟》、《暮江吟》。

石灰吟课堂实录三篇 【热点话题】

  师:其实,这首诗我们在我年级的时候就学会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

  师:刚才他还是有点小小的紧张,就是粉骨碎身。跟我们生活中的习惯有点区别,请你做好记号。我们一起读一读这行:粉骨碎身全不怕。

  有一个字音读得还不够准去,痕,注意还有一个焚,你发准就可以了,再读读这两首古诗。

  师:再请两个同学,这次应该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诗跟我们平时读书不一样。

  师:你看她读最后一句的时候,有点缓慢,留给大家学习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来一起读。

  齐读。

  师:慢一些,只留流清气满乾坤。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查找了一些资料。谁来交流一些。

  于谦是民族英雄。

  他是一个位忠心的大臣,被冤杀。

  师:老师也查了一些资料,重复的部分就不读了。

  师:于谦是个爱国诗人。王冕,他还写了一首白梅,谁在查资料时查到的,没有查到的同学下课再去查一查。

  师:出示:墨梅图,这是一首题画诗,同学们下课再来仔细看一看。

  我还查找了难读的词的意思。清白。表面指颜色,实际指操守。

  师:什么样的操守?

  我觉得墨梅是他坚贞的操守。

  若等闲,在长征里面学过。就是好像平常事。

  乾坤,就是天地间。请大家将这个难读的词记在下面。

  清,清香之气。表达了作者的志向。

  师:互相读一读这两首诗。同桌推荐读。

  读《石灰吟》、《墨梅》。

  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首先把眼光放在《石灰吟》这首诗上。默读,思考,你对石灰有什么了解?

  从千锤万击觉得开采石灰十分艰难。从第二句看出还要经历焚烧。

  我从第三句看出还要将他粉骨碎身。

  他将是不是从12个字中体会石灰产生的过程。

  读12个字。

  师:老师觉得,你们还没体会出来。

  老师出示图片,

  师:石灰采出来,要经历一锤一锤的敲击,读第一句。

  师:看到这烈火焚烧的场面,你有什么想说的?读第二句。

  师:在将他放入水中将他凿成粉末,再读。读第三句。

  再次出示12个字,这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出自己的体会。

  看到这12个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觉得石灰命运多舛。

  师:于谦写出来,不是想让我们体会石灰多么不幸。再看,从若等闲、全不怕。

  师:你读出了什么?

  很可贵。坚强不屈。坚忍不拔。无所畏惧。

  师:即使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他是为什么?

  供人们使用。

  师:仅仅是这些吗?

  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十二岁的于谦,看到这样的景象,写出了,引读,最后一句。表达自己的志向,引读。粉骨碎身全不怕

  板书:志向。

  不要和奸臣混在一起。

  他当时还小,是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

  师:你猜猜于谦后来的经历。

  出示:师读,于青天、他两袖清风。他被皇帝冤杀的时候,他家中只有书籍。

  师:你是否看出了,他十二岁时,留下的志向呢?

  原来,一个十二岁孩子立下的志向,会在他的人生中产生影响的。

  师:你想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去读。

  敬佩。

  师:还有吗?看来表达了大家的志向。齐读,能背的背下来。

  师:以后,你还会觉得生活中的石灰平凡,看到石灰你会想到谁?看到于谦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背起《石灰吟》,像于谦那样将志向留在心中,孩子们,背吧。

  师:总结,看到了石灰我们就会想到于谦所表达的志向。板书物、志,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像这种联系物来表达志向的诗就叫做就叫做咏物诗。

  师:你觉得学习咏物诗,有怎样的一个过程。

  先读诗中物地特点、品质。

  也可以先了解人物的资料,看他和物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圈联系。

  查背景,他当时的心情如何、背景如何?

  师:请同学用自己刚才梳理的方法来学习《墨梅》。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为别人开放,孤芳自赏。王冕是个好人,他好在不巴结权贵,情愿卖画生活

  从淡墨痕,看出,她不妖艳,诗人不同流合污,淡泊名利。你们看出他现在出口成章,是因为他平时读了很多书,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写在书上。、

  朱元璋曾经请王冕做军师,他躲在山林中,看到他不想做官、不巴结权贵的志向。

  梅花本来就很高洁,从淡墨痕看出来,只愿意自己清廉,一身正气。

  王冕和梅花的品质,不谋而合。

  师:总结:作者写梅花,绝不仅仅是写梅,也是写自己,诗如其人。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故事。

  注意到了吗?在这首诗中,有一句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志向。

  师:两首诗中,都有留,但同音不同字,你品一品,这两个字不同在哪里?

  流,是弥漫。

  留,唯一留下的是自己的清白。墨梅中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种气节流芳百世。

  师:第一个留读出决心,第二个流要读出花香流动,弥漫天地之间。齐读,这两句。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咏物诗,自从有了咏物诗,不仅是赞咏的是事物,看到背后所站立的诗人,再读竹石、再读

  师:到了初中以后,老师还会带你们去学习,发现初中的教材中有三首咏物诗——蝉

  石灰吟课堂实录二篇

  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巾帼不让须眉啊!

  二、新授:

  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齐读课题。(生读题)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什么“吟”这样的古诗吗?(生:游子吟)真好,学过的知识真牢固!诗里面有两句千古名句:谁言……,

  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石灰吟》可以说就是一首石灰的赞歌。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

  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在黑板上板书 ?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

  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三、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生读诗。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真好,你注意到了“焚“是个前鼻音,而且注意到了诗里面的”粉骨碎身“与我们平时说的”粉身碎骨“的不一样,第一遍就读得如此流畅,真不简单!谁再来读?

  指名一生读。

  师评价:你读的也是非常的流畅。

  老师听出刚才两位同学都是用223的节奏来读这首诗的,我想问问像这样划分节奏的有哪些同学?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划分的,哦,有不同的声音,老师最爱听不同的意见,你来说说看,你是怎样划分的?按照你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觉得“千锤万击”等都是一个完整的词语,如果把它从中间断下来,好像意思就断掉了。(掌声)

  师:孩子,老师非常欣赏你的说法,223确实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是可以分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当然,一首诗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样的节奏,像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划分为223的句式。这两种分法,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呢?

  生齐答:第二种。

  那好,老师也跃跃欲试,想和同学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来读这首诗,我们合作一下,一起读,老师读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诗的后三个字。非常棒!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诗的后三个字;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一三两行,同学们读二四两行,一定注意诗的节奏哦。

  师评价:合作得非常愉快,谢谢同学们,这样一读,就把诗歌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了,读诗就变得特别有趣了。

  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诗歌字面的意思相信对于同学们而言并不难懂,但读诗不能仅限于读懂意思,还要能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现在再来默默地读上一两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可以在与画面对应的诗句旁边写上关键词。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吧!

  孩子们,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说给老师听一听。再把与你想象的画面相对应的诗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交流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

  生说画面:埋藏在深山之中的石灰石,被采石工人千锤万击,锤子敲打着这些石头,火光四溅,石灰强忍着这种锥心的痛苦,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

  师评价: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表达的也很精彩。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千锤万击出深山。

  你为什么强调“千锤万击”呢?

  生:我仿佛看见了石灰被千万次地锤击,经历了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想重读“千锤万击”。

  师:看啊,同学们,这就是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这一句还有人想说说自己准备怎么读的吗?我想听见不同的读法。

  生:我觉得诗人在这儿就是在叙述石灰从山里被开采出来的这一件事,就是一种叙述,所以我觉得在这儿读得平淡些就可以了。

  师:有道理,敢说!

  生:我也认为这儿要读得平淡些,下面的内容很有力,为了体现变化,我觉得读得平淡些。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意思是后面你想读得铿锵有力,所以这儿就读得平淡些,以突显这种抑扬顿挫的效果,是吗?恭喜你,都掌握这种技巧了!

  生继续说画面:在烈焰腾腾的石灰窑中,石灰被焚烧着,但石灰把这些都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情。我似乎在听见它大喊道: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

  孩子,你不仅有思想家的想象力,还有小演讲家的口才,让我来握一握未来的哲学家的手,老师也期待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得更给力一些吧!读一读对应的诗句。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虽然是疼痛难忍,但是石灰想到自己要留下清白在人间,这所有的痛苦在石灰眼里都成为平平常常的事了,就像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长征》里面的一样: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连绵不绝,乌蒙山气势磅礴,都是很难翻越的,但在红军眼里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在这儿,我也想把它读得平淡些。

  师:说得好不好,真不可思议,居然还没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

  生:我觉得石灰正是因为从深山老林里被开采出来,又面对烈火焚烧的考验,它一定会斗志昂扬,所以我不想读得平淡。

  生读:烈火焚烧若等闲。

  师:一个读得平淡,一个不想平淡,孩子们就这么去想,就这么来说!

  生说想象到的画面:经过烈火焚烧后的石灰,放入水中,水立刻沸腾起来,石灰石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面对这粉身碎骨的考验,石灰是毫不畏惧。

  我想这样读:粉骨碎身全不怕。因为我觉得这儿的“全”,不光是指粉骨碎身不怕,连前面的“千锤万击” 和“烈火焚烧”都不怕,所以我想强调“全不怕”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你的理解比老师强,你太了解石灰了!我都想叫你“石灰王子”了!

  (笑声)

  生读:要留清白在人间。我觉得石灰的理想就是要把清白留在人间,所以清白两字我要强调一下。在人间,我感觉就是石灰的这种清白遍布人间,范围很广,我想赞扬它。

  生:我觉得石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它应该很欣慰,所以我想欣慰地读。

  师:石灰不惧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那它是为了什么呢?生齐读(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就是石灰的信念。

  此时此刻,你明白于谦是在赞美石灰的什么了吗?

  生:于谦是在赞美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品质。

  师评价:是的,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石灰的这种品质深深地镌刻在了心上。(擦去赞美后面的第一个问号。)

  四、联系生平,托物言志:

  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呢?《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的誓言,更是于谦一生的写照,如果我们联系作者于谦的一生经历,相信你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

  师配乐讲述:于谦自小的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无数次地在心中吟诵文天祥的千古名句.

  于谦从小发愤读书,立志为国为民。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也曾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课件展示)字字句句饱含着的是于谦的拳拳爱国心哪!

  师配乐讲述:正统年间,官场贪污成风,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因为古人的袖子里面是可以装银子的。(课件)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指名学生读: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为国为民,清清白白,于谦理应受到重赏和重用,可结果却遭小人陷害,被处死刑。这一天,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刑场上,于谦慷慨激昂地吟道——

  师范读《石灰吟》(掌声)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

  一个大组学生读《石灰吟》。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

  两个大组读《石灰吟》。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

  学生全体齐读《石灰吟》

  (一等奖颁奖现场)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留在每个人心中。

  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于谦又把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呢?

  生:于谦把他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志向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一生甘于清贫,不同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生:于谦坚贞不屈的品质留在了我心中。

  师:于谦的一生如同这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舆日月同辉……后人如此评价于谦(出示课件: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了吗?

  生:因为于谦和石灰有着相同的品质。

  师:是啊,于谦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崇高而远大的志向啊!

  白居易曾经说过:“歌咏言,诗言志。”像于谦这样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志向的诗歌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板书)像这样的诗,在我们的文化长河中还有很多很多。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首诗《墨梅》(板书)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两遍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指名说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师:为什么大自然里面的梅花十分鲜艳,但在王冕的诗里面却是淡淡的墨色呢?

  生:因为王冕长期在池边洗毛笔,梅树的茎叶都被染黑了,所以是墨梅。

  师:你的说法用时髦的解释就是它属于转基因植物了?(笑声)

  生:王冕可能在洗毛笔的时候,墨汁溅在了梅花上面。

  师:王冕是文人,应该不会那样像猛张飞一样!其实,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他是诗人王冕在自己的画作上面题写的一首诗,而这幅中国画画得正是梅花,所以才有淡墨痕一说。

  同学们对于王冕应该并不陌生,这首墨梅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志向呢?

  生:表达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让清香之气在天地间流淌。

  师:评价:孩子,朋友易得,知音难求啊,你可真是王冕的知音啊!)

  生:我知道王冕不愿意做官,我想这首诗也是表达他不愿意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志向。

  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王冕若是在世,他一定会说:知我者,莫若 啊!

  同学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悟再来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吧。

  生读诗。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知道了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

  同学们都学得不错!

  五.诗书结合,传承文化。

  其实,诗歌与书法往往如影随形,并存于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历代的书家,不乏诗人;诗人也历来有诗书结合的美德。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这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这幅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令人赏心悦目。再看一看,这是谁的作品。知道陈宏斌是谁吗?是的,那就是我,虽然我不是书法家,但我也非常喜爱书法艺术。写得怎么样?能不能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好的,老师怕大家不待见,还自带了拉拉队!(大笑声)

  看看老师的作品,与我们平时的写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我们平时写字是从左往右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向左写。

  生:正文写完后,后面要写上作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右往左写,落款要与正文错落有致,不宜与正文齐平。今天请同学们完成一幅条幅作品,从两首古诗中任意选择一首,老师刚才提出的几点与平常写字的不同,注意这儿的某某书不要写陈宏斌,而是写上你的大名哦!

  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六、质疑:很快就要下课了,比对这两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

  同学们,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你们再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其实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做你们的老师,幸福指数五颗星!

  下课

  石灰吟课堂实录三篇

  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直接揭题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

  (1)学生自己说一说。

  (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

  3、释题:

  (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

  (2)理解“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3)师小结:这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

  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

  3、齐读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据说写这首时他才7岁)(学生自由说说)

  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指名说)

  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学生说说)

  5、师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1)「在狱咏蝉」骆宾王(2)梅花王安石(3)青松陈毅(4)竹石郑板桥(5)墨梅王冕

  2、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