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热点话题】

作者:故事兔

随着我国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小学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也随之增加,使得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普遍呈现出资产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用效率低下等现状,对国有资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热点话题】

  1、账实不符,资产家底不清

  部分高校对购进物品不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或只记账不对账,长期不清点、不盘存、不核对,导致固定资产的物卡不符、账实不符;一些高校合并后,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但资产的合并只停留在账面上,没有进行彻底的清理整合;一些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调动时不办理交接手续,后续人员对所管理的财产心中无数,引起账实不符,出现了高校对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的情况。

  2、资产购置随意,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学校有的部门图办事方便,片面追求“小而全”,重复购置大量资产。另外,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购置前缺乏充分、严密的可行性论证,购置回来后,由于种种原因根本就不能使用,或一年仅使用几次,根本收不回成本,盲目购置造成浪费。学校有的部门购置资产没有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滥购现象严重。

  3、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第一,私自将非经营用资产转化为经营用资产。在校办企业中,一些承包经营者,受个人利益驱使,短期行为严重,有的尽管给学校象征性地上交部分利润,但对资产使用也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补偿,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高校内部某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不顾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随意将资产转化,开展经营活动,为自己搞创收。比如,挤占办公教学科研用房安排非正规学生住宿,以取得弱薄收入,而不考虑对学校资产损耗的补偿;用学校的材料、仪器设备对外服务或加工产品,收取低于成本的加工费等;甚至在这些私自转化的资产损坏后占用正常教学科研经费来维修,进一步加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资产处置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部分高校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资产未经评估或评估价值过低,有的甚至随意报废尚有相当使用价值的设备,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高校内部国有资产配置僵化,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资产不能随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流动,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特别是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方面,无法做到完全跨学科、跨部门的横向联合,协作共用,出现了国有资产在本部门闲置或不需用而别的部门急需用又没有的局面。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对高校国有资产概念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1)大多数高校把国有资产等同于固定资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高校资产是高等学校占用或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把高校国有资产仅仅理解为固定资产必然带来对高校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管理的疏漏,造成资产流失。

  (2)目前,学校财务对资产不计提折旧这种作法,违背了国有资产定义的本质。无论是营利活动还是非营利活动,资产本身都是一种能带来“经济利益”和“服务潜能”的经济资源。因此,像学校这样的公共服务行业的资产是能够创造服务潜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的。所以,对国有资产不提折旧这种作法,是不能够真实核算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所花费的成本支出,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管理的失误。

  (3)部分高校认为其对外投资是指对外单位的投资,不包括对校办企业的投资。不把校办企业的投资列入“对外投资”,既忽略了投资收益的回收,又忽略了对投出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的关注,造成国有资产隐形流失。

  2、缺乏从资产购置、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

  在资产购建过程中,多数高校未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程序,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购置项目未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又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缺乏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为盲购,滥购和重购提供了便利,造成资金浪费。在资产处置方面,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和高效的处置途径,导致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浪费。

  3、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多数采取多头管理,即行政设备归后勤处管理,教学实验设备归教学处管理,财务部门只从价值上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对技术、资质等无形资产管理上是空白;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交接制度;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不完善,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资产信息质量较差。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1)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定期进行资产的账卡核对和清产核资,定期进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账务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核对,建立技术、资质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的档案管理。

  (2)建立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国有资产基本数据库,关注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动,及时反映资产状态的相关信息,为学校掌握资产使用情况提供便捷的途径,同时对分析资产使用效率、处置闲置资产等资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

  2、制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高校在资产配置、管理、使用、处置方面有章可循

  (1)逐步完善资产购建的决策程序,在资产购建前应调查资产存量情况,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班子再集体决策。对购置超过一定金额的固定资产实行预算、申请、论证、和审批等程序化管理,严禁无预算、无计划、无审批购置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杜绝购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购置,防止浪费。(2)高校要改革传统资产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国有资产在校内各部门的分割和封闭状态,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研究制定资产配置和费用定额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并全面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真正做到国有资产管理中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3)逐步完善资产处置、转让制度。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对各资产项目应在经过评估的前提下报批处置,同时还应明确处置程序中各部门的职责,理顺关系。在正确理解高校对外投资概念的基础上,对资产转让行为进行规范和统一管理,特别要加强对科研技术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3、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坚持有偿使用,积极推行保值增值责任制

  (1)首先要划清“非转经”后的产权归属问题,对转为经营性运作的资产,学校作为资产的所有者要对其进行管理。(2)各高校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前必须经过充分论证、申报、授权批准后,先进行资产评估,按照市场价值计算出学校投入总额,而且学校对转作经营性资产享有收益权。(3)对转为经营性的国有资产,高校要坚持有偿使用,注重投资收益,推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

  4、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要完善对学校资金收入的管理,力求每一笔资金收入都纳入整个学校的财务预算,杜绝“帐外资金”,不给盲购、滥购和重购提供可乘之机;其次,要完善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对购建环节要实行全程监控。坚持以政府采购制为主,自主采购公开招标的购建方式。最后,要加强资金审批权限的监督,坚持“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督职能,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当前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资产的支出也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专款核拨,高校只负责使用,而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资金来源渠道的变革,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的使用模式逐步变成由高校自主管理,并承担科研、教学、后勤等服务的职能。

  高等教育由公共产品观向准公共产品观的转变

  凡是可以少付费甚至不付费就能供公众享用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在九十年代以前,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免费教育,其资产使用全部由财政投入,但公共产品资源有限,公共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高校学费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增大,筹资来源和投资趋向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资产构成的多元化。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一种社会产品,它既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又有经营性质,还具有部分的排他性和一定的市场竞争性。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公共产品使用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不利于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全部由国家财政投入,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的弱化。而高校固定资产来源全部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造成了高校纷纷向教育主管部门批条子、搞专款等形式来增加高校固有资产使用规模,而高校对特批的资产使用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造成了资产的大量浪费和流失。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高校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使高校成为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高校对国有资产有增值、保值的义务。高校对国有资产一般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该模式是在主管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国有资产管理处为全校非经营性资产的统一归口管理单位。在统一领导下,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别将权力下发到各分类管理部门(各院、系、实验室等),资产的最终使用单位为第三级,它要负责对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资金来源也从单一的国家拨款发展成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实行学费、科研经费、捐赠、“三产”收入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由此,给高校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物质基础,但也给高校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情况,所以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势在必行。那么,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缺少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实物分类归口管理,价值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的模式,即固定资产中的仪器设备由设备处或教务处进行管理,一般设备中的家具及学生生活用具,以及土地、建筑物由后勤处管理,图书、杂志由图书馆管理。虽然形式上设置了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了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头负责,管机构因其地位、人员限制,无法进行周密、系统协调,无法行使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还可能因交叉管理造成重复登记或漏登。

  固定资产核算帐实不符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大都是经过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性质也是非经营性的,加之在会计核算的帐务处理上,只反映资产的原值,不计耗损,不提折旧,高校对资产实行无偿使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资产购进时只反映其当时的帐面价值,而未建立资产使用卡,也未进行定期核对,造成帐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另有一些已经竣工决算的房屋,财务部门也未记入固定资产帐,财产部门也未入帐,造成严重帐实不符。还有些需报废、报损的资产未及时办理帐面核销手续,致使每年清理时帐实不符的情况。

  (三)高校对固定资产使用缺少效益评价

  在高校会计制度中,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只体现其购置时的历史成本,根本不考虑资产使用时折旧及净值。这样一来造成高校虚增资产价值。而国有资产的使用成本并未进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办学成本中,这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四)没有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资产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无偿的,单位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没有站在全校的角度,而是处在本部门、本学科,如同自己的私有财产,造成了“高投资,低效益”,资源浪费严重,而随着创收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利用自己占有的资产开展创收和有偿服务,而学校并没有收取必要的使用费,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五)对非经营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由于兴办第三产业,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设备和厂房,均属于国有资产,对这些投入,学校不但很难得到回报,有时反过来还要包其亏损,有些二级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仪器、设备,这些都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六)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部分学校的领导干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多数院校甚至没有成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许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只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在清产核资时往往把无形资产排除在外。正因为对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的淡薄,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建立一个体制健全,职责明确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个机构要超脱任何部门,直接属分管校长领导,明确其职能,赋予其权力,同时也要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购置、报废、报损制度,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制度,资产评估制度,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各单位执行的情况奖优罚劣。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有校园网,充分利用高校这种优势,对全校所有部门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集中调配,避免重复购置,合理调剂闲置资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使高校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此外,对利用学校资源对外开展有偿服务的征收使用费,用这部分经费来更新和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利益。

  (三)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体制

  学校要通过制定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师生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求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及有关人员严格执行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秉公办事。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等。当然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总之,通过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要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效杜绝无形资产流失。

  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后勤社会化的推进,相当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这样可按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建立资产保值增值考控制度,对转作经营性的资产有收益权,并承担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保值增值责任。有三种资产不准转作经营性使用:

  (1)国家财政拨款。

  (2)上级补助。

  (3)维持事业正常发展,保证完成事业任务的资产。

  为明确产权,分清责任,在非经营性资产转入经营性资产时,学校要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领导审批,并经专家领导小组进行评估,进行可行性论证。只有经政府国资部门批准后,才能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是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措施。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工作,要定期组织人力、物力对学校国有资产进行考核、监督。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资产管理部门除做好检查外,还要每年末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对帐,保证帐、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

  国有资产管理是人对财产物资管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他们从不同角度管理着数亿元的国有资产.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结构配备相当薄弱,经济知识较为缺乏,综合性人才少,不少人参加国有资产管理时间较短.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预防和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总之,为了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从实践工作中摸索一套适合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分配好高校的国有资产,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最大效益,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家教育资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被浪费,提升办学质量与绩效。在高校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办学,高校扩建、改建等筹集教育经费进行办学的情况不断出现,很多经营服务机构也融入进来,新的产权格局与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形势已经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都必须以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为前提,我们通常也会将之视为评价高校办学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国家教委于1990年制定了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通知与决定,此后管理高校国有固定资产逐渐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各高校逐渐了解了管理固定资产的必要性,而且专门成立了专职机构,如国有资产管理所等,同时还分配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来管理固定资产,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也不断在提升。

  现阶段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支出在增加,加上政府制订的相关政策及高校自身所面临的发展环境,高校陆续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不断增加。然而同其他机构相比,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比如资产结构较为复杂,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等,且高校对资产管理了解程度还不够深,未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账物不适应、多次购置同一资产等现象不断发生。鉴于此,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目前摆在高校面前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任务。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而高校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中也还面临着不少难题与不足,如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手段单一化等,本文认为应制订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主要可分为:

  (一)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命脉。而高校国有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财政部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就明确提出:“高校等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实施集中有效的管理。”因此,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组建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单位,仅靠物资、设备等机构已满足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要求。而让其现行所属部门来取代资产管理,这样也不尽如人意。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让其对资产进行统一、集中、有效管理,高校国有资产便不会再处于分散凌乱的状态中。

  (二)完善高校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应完善高校自身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序,实现国有资产规范、集中化管理;健全采购登记制度,在购买资产前,应结合政府采购部的相关要求进行预算,做到按需采购。针对购入的资产应做好登记工作,使其与账务保持一致。应完善资产管理监管制度。针对教学、科研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昂贵设备,要做到专管专用,避免向外租借。应完善处置调剂制度,针对破损和落后的设备资产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并按要求进行鉴定与审批,同时应做好设备资产的登记、检查、补购等工作,及时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批给相关部门,运用管理制度来约束其管理行为。

  (三)针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涉及多方面内容,如教学科研所需,即非经营性资产,它在学校资产中占主导地位;高校经营性资产如运营、校企合作增收、经济实体所创造的效益,教学、科研再利用后形成的混合性资产。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批各种资产形式,了解各项资产的拥有者及其职权关系,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年底还应对各项资产进行盘查,按需处理国有资产盈亏等问题。

  (四)强化审计与督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协调财产管理部门有效管理高校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应将其审计责任落实到位,将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视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监管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遇到特殊情况,还应及时盘查国有资产,找出和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序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未雨绸缪,提高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现阶段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