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篇 【文学论文】

作者:故事兔

  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若吧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1

  裕安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人口大区、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致贫的原因较为复杂。全区脱贫目标是2018年区摘去贫困帽子,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推进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的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明显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妥善解决。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篇 【文学论文】

  一、“村出列”存在短板。一是部分村贫困发生率偏高。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影响,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薄弱,单一的提供就业机会、发展产业等帮扶措施面对医药、就学花费及自然灾害损失导致大量开销显得支不敷出,贫困户致贫、返贫比率还居高不下;二是村集体收入难以达标。部分贫困村还存在历史债务,特色产业支撑不够,发展村集体收入手段较单一,如依靠土地流转租金、村级光伏电站等,而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并网的滞后又让依赖光伏收益的贫困村集体经济雪上加霜;三是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快。部分贫困村位处山区、库区一线,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突出;四是贫困村基础信息更新不及时。扶贫信息系统与医保、社保、低保等系统不统一,信息录入不一致问题突出,部分贫困村存在识别不准、信息不全、采集滞后、录入错误甚至闭门造车等问题。

  二、“户脱贫”存在问题。一是自身有局限性。受因病、因学、因残、丧失劳动力等致贫原因的影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薄弱,加之“等靠要”的思想较为突出,自身发展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二是发展欠缺资金。区政府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实施细则(试行)》,为贫困户发展经营性产业提供5万元以内、不超过3年的两免贷款,但相关配套及政策落地进展缓慢,部分发展产业意愿强烈的贫困户迟迟得不到放贷;三是脱贫缺技术。贫困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经营能力较低,而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都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成本较高;四是种植养殖存在风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存在跟风的盲目性,但相关种植养殖方法、技术、疫苗并未跟上,容易造成损失。

  为此,建议:

  一要壮大盘活村集体经济。一是摸清债务底子。以审计为准,对村级债务分门别类,对符合政策的历史性债务进行消除;二是拓宽收入路子。通过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土地流转租金、村集体资产盘活利用、兴办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培育壮大和盘活发展村集体经济。

  二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加快施工进度。对那些已安排无资金缺口的项目,要保质保量如期完工;二是尽快立项实施。对那些已安排的资金不足项目,要统筹纳入涉农资金整合加强保障;三是充分尊重民意。对未安排的但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经考察论证确需实施的列入次年计划。

  三要完善扶贫对象系统信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明确时间节点,安排好工作进度,杜绝虚假脱贫现象。一是做好贫困人口的退出管理,对人均家庭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满足“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按照相关程序在建档立卡系统中实行退出管理;二是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纳入管理,以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残疾人家庭以及虽然收入达标但“两不愁、三保障”未解决的贫困户为重点对象,做到应进都进。

  四要培育发展特色支撑产业。一是积极探索多元化脱贫路子,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者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有效地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二是加快金融支持扶贫步伐,加快评级、授信、用信流程,简化程序,让两免贷款能惠及更多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三是做好产业发展“后勤保障”工作,针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风险大、成本高等问题,加大科普宣传、农技推广、能人示范等工作力度,切实帮助贫困户掌握相关技能,减少相应的损失及风险。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2

  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个人有幸抽调到市脱贫攻坚驻县督导组,与市直机关和赤水抽派的25名同志一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紧密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紧紧依靠地方干部职工,全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这期间,个人经历了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及困难,也见证了他们正视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作简单梳理,供正奋战在全市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参考。

  一、存在问题

  自2015年以来,脱贫攻坚一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行逐级考核督查和第三方评估退出,促进了各级各部门精准、精细推进扶贫脱贫。全市上下形成了争取政策项目主攻脱贫、广纳社会资源大战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攻坚脱贫的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在不同地方和时间节点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考核严格、问责严厉的形势下,各地在推进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和干部对脱贫攻坚还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局限性,认为扶贫就是单纯的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的问题,是党政或扶贫系统的事;有的认为脱贫攻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有的认为我们的贫困面已经很小,绝大多数都已超过了脱贫标准,没有必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去攻坚;有的认为扶贫就是养懒汉,个别扶贫甚至有损社会公平正义;有的认为第三方评估就是洪水猛兽,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不近人情、不切实际。这些认识要么错误,要么有失偏颇,不同程度影响了实际工作开展。

  二是基本信息不精准。虽然经过多次比对清除以及正常的年度脱贫进退,但各地的基础信息仍不精准,主要表现在基础数据不一致,如对危房改造、特殊人群底数不清,乡、村干部口头掌握数据与花名册不一致,县和乡的数据也不一致;基本信息不准确,如家庭人口,实际居住人数为4人,建档立卡人数只有3人,扶贫系统6人,但实际共同居住人口8人;基本程序不清楚,贫困户对识别、进退时间及程序不清楚,对享受的扶贫政策不清楚;动态管理不及时,对家庭人口变化、收入变化等信息没有即时掌握,系统变更就更不及时。

  三是基础设施有欠账。全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虽经多年努力,有很大改善,但与发展要求比较,以水、电、路、讯、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欠账仍然大。同时受投资、地势、材料、民工等因素影响,改善速度较为缓慢。如人畜饮水工程性、季节性缺水突出;高山沟谷地区个别村组电网未改造,电压不稳,全是木电杆;公路建设点多面宽投入大,还有受施工主体的制约、施工人员不足,进度非常缓慢;通讯网络没有全覆盖,边远偏僻山区盲点较多;部分危旧房屋未进行改造和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移民搬迁政策时有调整、群众搬迁意愿变化大,个别地方存在不想搬迁的进了计划,想搬迁的没有指标。

  四是产业扶贫欠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链条多、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回报低,全市范围内真正能够支撑引领农民增收的产业并不多。多数地方还处于产业培育阶段,有的未见效,有的仅是才投产。小区域里形成的产业,也存在着以原料销售为主、包装加工粗放、比较效益低等状况,如方竹产业受其特殊的区位、管护的投入、采收成本的制约,短期内只能是群众靠山吃山的收入来源。个别地区“一长两短”入户、“特惠贷”见效、产业基金落地步履维艰,特别是产业覆盖贫困户和利益链接落到实处真正见效就更难。要培育有区域效应、规模效应、拉动效应的农业产业来支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还需要系统的持续的过程,方能真正实现产业扶贫、产业兴旺目标。

  五是民生保障不全面。基层抓脱贫攻坚的主要心思和工作重心在基础设施建设、精准信息方面,对五保户、残疾人、重病户、老人户、辍学儿童等特殊群众关注不够,简单的认为有政策保障就一保了之,没有从平时生活状况去跟踪和关注,这就导致个别地方个别特殊群众生活现状不堪入目,而村组干部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些地方低保、扶贫政策衔接不够,贫困户中低保保障占比较低。个别家庭儿女就近或集镇有安全住房,但父母仍旧独自居住在老旧危房中。个别残疾人、精神病人还未得到及时救助或医治,生活环境急需改善。五保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较低,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六是攻坚体系待加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新情况新问题时有出现,这就需要构建高效便捷的指挥体系。现实中很多地方还是按常规办事,县级不能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共性问题、乡镇不能统筹干部力量、村级不能分类研判推进落实,包组和帮扶干部未到户到人,任务不具体、责任不落实。乡村干部力量薄弱,编制少人员不足,在编不在岗现象普遍;个别村支两委人员配备不齐、能力不足;个别干部对扶贫政策业务一知半解,存在不敢研判、不会研判、研判不准,从而导致漏评、错退;帮扶干部时有调整,造成帮扶脱节、帮扶反差,群众认可度不高;个别基层组织及干部作风不实、办事不公、方法简单,导致部分地方矛盾纠纷突出、遗留问题多、干群关系不和谐,影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工作建议

  距离2020年全面脱贫的时间越来越近,中央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当前所有县都要面临年度脱贫攻坚的成效考核,非贫困县要实现贫困乡、村的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县要接受复查并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县要面临退出评估,可以说各地都要通过脱贫这场大考,方能顺利、踏实、圆满的实现同步小康。根据这一形势,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六点建议:

  一是认识上要理性客观。首先要深化脱贫攻坚认识,要把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论述上,统一到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统一到是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方式,是加快发展、补齐农村短板的重要途径。实战中脱贫攻坚就是一场革命,就是思想提升、作风转变、发展跨越、成绩检阅的革命。为此我们务必深化脱贫攻坚认识,真正做到用战略眼光看待脱贫、用系统思维谋划脱贫、用科学研判推进脱贫、用精准要求攻坚脱贫、用群众观点检验脱贫。其次要深化退出评估认识,第三方评估机构纪律十分严格、防干扰措施特别严、查问题手段特别多、评估范围特别广、访谈内容特别细。但是第三方评估组始终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分析、研判采信,保证了评估过程的公平、公正、公道。所以只要我们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第三方评估就不是洪水猛兽,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是通过他们的评估,帮助我们真正做到以务实保真实、以碰硬求过硬、以较真促认真。

  二是方法上要自主研判。扶贫攻坚涉及的领域广、配套政策多,有的又有调整,而农户情况千差万别,且也存在动态变化,导致基层认识不一、标准不一,无所适从。一些具体问题处理要么无标准,要么多标准,并且随时变。这就需要我们强化自主研判意识,正视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政策文件不可能面面俱到、领导专家也不可能一一解答的现实,精准把握当前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从而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精准确定对象,因户因人对症下药。以政策为依据、以现实为基础、以群众和社会认可为标准,不等不靠不拖,迅速准确自主研判,快捷有效的指导基层推进实际工作。

  三是作风上要务实求快。党中央明确提出2020年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不漏一人一户。距离2020越来越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倒计时意识,来一场攻坚冲刺的大普查,人人见面、户户过关。脱贫攻坚对象是农户、堡垒就是村民组,只要农户、村民组清楚精准,各村、各镇就清楚精准。因此必须突出户为基础、组为单元的作战阵地,形成工作任务、责任人员、攻克时间的责任清单。为此我们必须要实,深入实际走访群众,实事求是分析研判、脚踏实地开展帮扶、务求实效实现脱贫;我们务必要快,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贫困不等人,我们唯有抓紧干、拼命干、只争朝夕干、挑灯夜战干,方能赢得时间、赢得胜利,确保如期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时代使命。

  四是业务上要精准规范。脱贫攻坚退出评估的内容和方式基本是稳定的,只是不同的团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具体操作上略有侧重。我们只要紧扣“2239”考核指标,以“七个不能退”为尺子,杜绝漏评、错退,提高认可度,确保基础信息精准务实,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我们就有信心和底气。县级要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业务指导组,深入乡镇开展巡回指导,同时及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措施,科学有效的指导基层。要在指标上突出综合贫困发生率、漏评率、错退率、群众认可度;对象上瞄准五保户、低保户、危房户、大病户、残疾户、老人户;帮扶上强化措施及成效、收入上着力支撑保障、移民搬迁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针对这些对象户,做到已退的补齐短板、将退的迅速施策、未退的落实保障、有诉求的积极化解。

  五是内容上要突出重点。脱贫攻坚必须稳准有序,做到方向清、情况明,精准出击;同时又要做到对象识别无误、因户施策无误、精准补短无误、脱贫目标无误,这就要求脱贫攻坚的重点必须突出。首先要信息精准,围绕贫困对象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其次要改善设施,强化统筹组织和安排调度,抓紧推进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多方增收,在有序引导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要按照长短结合、长短并重、以短养长、以长为主、长短融合的“一长两短”要求,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完善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真正实现产业扶贫目标。四要保障民生,要依托教育、医疗、民政、残联等政策到户到人,确保普惠政策惠泽大众,重点对象、特殊群体保障到位。

  六是动力上突出志智。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生动力,破除“干部干、群众看、等着扶、躺着要”的现象,变“要我脱”为“我要脱”, 增强脱贫致富信心,以志气促动力;同时要积极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民培训,理清思路、脚踏实地,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以智力促能力。要深入村组开好群众会,及时解决好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农村环境,最终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及结对帮扶成效,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引导群众知党恩、谢党恩,从而汇聚起激发群众大战脱贫的强大动力。

  脱贫攻坚存问题及原因分析脱贫攻坚中存问题及对策3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地处秦巴腹地的竹山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湖北省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通过全县人民三年奋力攻坚,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和方法,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36%下降至2017年12%以下,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地处深山环境资源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阶段如何处理好资金拨付与监管,异地搬迁稳得住与能致富,扶贫与扶志、扶智,短期目标与长效机制,脱贫与返贫,贫困与非贫困等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十堰市委统战部和扶贫办2018年度《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民建十堰市委组建工作专班围绕“脱贫攻坚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建议”这一主题,于近期选择竹山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竹山县位于秦巴山腹地、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与陕西平利、白河,重庆巫溪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全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254个村47万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湖北省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研经过

  首先民建十堰市委调研组与竹山县统战部门进行了工作接洽,初步了解了竹山县扶贫攻坚的大致情况,确定了调研行程和具体安排。

  第二天上午,调研组到达上庸镇南坝村,对异地搬迁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并听取了村、镇两级情况汇报和村民意见。随后,调研组到达上庸镇政府、文峰乡太和村对产业扶贫情况进行了实地了解,并听取了圣水湖国际旅游度假区、见田花卉专业合作社、太和梅花谷旅游公司及当地政府的情况汇报。

  第三天调研组出席了竹山县专题座谈会,与县领导杨金銮、殷世山,统战部、扶贫办、住建局、经信局、旅游局、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工商联、农商银行相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民营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了各部门、各系统、各战线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情况汇报。

  (二)调研内容

  通过三天的实地查访、座谈交流、资料采集,对竹山县贫困人口识别、精准脱贫、异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资金管理、企业帮扶等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调研感受

  调研组认为竹山县扶贫工作干部对相关政策非常熟悉,全县扶贫数据把握准确,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态度认真,交流工作坦诚,汇报情况真实;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非常拥护,对于各级干部的工作比较满意。

  二、脱贫任务推进现状

  竹山县在脱贫攻坚方面,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一切”的干劲推动脱贫攻坚,目前脱贫进度达到了中央要求的基本标准,拟于2019年整县摘帽,2020年巩固完成。

  (一)贫困人口结构情况

  1.贫困人口及脱贫进展

  2.贫困村及出列进展

  (二)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三)脱贫攻坚制约的关键因素

  1.环境条件资源基础差。现有贫困村多在深山,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差,任务重成本高,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缺少龙头企业,持续增收能力不强,留守人口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经营能力低,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

  3.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贫困村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

  三、脱贫工作亮点

  (一)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及动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竹山县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程序规范、过程到位,不仅严格执行了国务院、省扶贫部门“两公示一公告”的识别规定开展“比对筛选”,而且制定了详细、完善的操作程序,确保了“档外无真贫、档内无硬伤”。

  1.贫困人口进入程序:第一步,成立民主评议小组。第二步,村民小组民主评议。对现有贫困户按照“七进八不进”标准和省定负面清单逐一评议,确定是否有剔除对象;对其他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农户和人口进行评议,确定是否有新增对象。两类评议结果在村民小组内公示。第三步,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各村民小組评议公示结束后,以村为单位召集民主评议小组会议,对各村民小组评议的结果进行“专班测评”。测评结果以村为单位集中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第四步,乡镇审核。第五步,信息核准。第六步,核对录入。

  2.贫困人口退出程序:第一步,采取民主评议。对照“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各村开展评议,按照年度脱贫计划,拟定脱贫名单。第二步,核实认可。贫困人口脱贫名单经村两委、工作队核实,得到拟脱贫人口认可。第三步,公示公告。脱贫名单经拟脱贫人口认可后,在村内公示,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公告脱贫。第四步,脱贫退出。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进行脱贫标记。

  3.贫困认定矛盾解决方案:通过公正的操作程序,认定结果以群众评议和核查打分为主,评议结果和各类惠民政策项目阳光透明公开,工作中注重精神脱贫,同时关注非贫困户,提高群众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

  1.调整充实脱贫攻坚领导力量。为了加快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县四大家牵头成立“一办十四组”,每一名县领导挂职一个组,每乡镇设一个指挥部,严格落实县、乡、村、企四级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大资源”,加快了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   2.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对相关县直单位进行工作约谈,与17个乡镇党委书记签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军令状》,17个乡镇、239个贫困村分层压实责任。每名县领导包一个乡镇,按照“每月一汇报、每周一安排”的要求,乡镇书记每月5日前向县委书记做专题汇报。

  3.全面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下发一系列专门文件对驻村工作队进行指导;成立“四双”帮扶管理工作组,专职负责驻村工作队管理;统一将工作队员党组织关系转到包保乡镇,片长挂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党外干部挂任乡镇副乡镇长;抽调专班对全县124支驻村帮扶工作队317名工作队员近两年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面考察,调整优化;多次举办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和片长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4.充分发挥企业帮扶作用。竹山县通过“百企帮百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全县上规模民营企业54家,其中工贸企业38家、商贸企业12家、房地产企业2家、旅游企业2家,全部签订《竹山县非公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实施精准帮扶承诺书》,参加脱贫帮扶工作,从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就业帮扶、公益帮扶等四个方面与61个省出列重点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并由工商联负责跟踪、督办,确保帮扶效果。

  (三)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到位

  1.产业扶贫效果明显。竹山县出台政策,整合扶贫资金15.96亿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500多个,帮扶到户项目2万多个,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33元,增速10.54%,分别高于全国8.6%、全省8.5%、全市10.09%,增速居全省第一,20个出列村最高达11800元,最低9033元。

  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农业特色产业覆盖率90%以上,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人均1亩特色基地目标;开工建设光伏电站32座65兆瓦,惠及210个村1.06万户;当年新增农业合作社410家,总数达1072家;500余家市场经营主体结对帮扶1.2万贫困户。

  2.扶贫政策全面落实。竹山县脱贫攻坚从精准识别转向精准施策,从泛泛发力转向深度攻坚,补齐发展短板,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政策兜底、生态、信息化、精神扶贫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

  目前为每个贫困对象购买200元医疗保险,实现了贫困户100%参保,扶贫户享受医保扶贫政策住院医疗总费用9098万元。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21456人次资助1578万元,组织195名“两后生”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1019名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新增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507人,兑现春季“雨露计划”390人。

  救助农村低保对象7187户10316人2287万元,提高五保、孤儿生活保障标准,建立特困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为5293人特困供养对象发放补助资金4015万元,对10231人次生病住院低保、五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对象实施医疗救助1175万元,对11010人次实施临时救助1677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790人727万元。

  贫困户享受生态公益林政策18075户254062亩297万元,享受生态护林员政策1413人424万元。

  农村3651名留守儿童、4337名留守妇女、7652名留守老人等“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体系逐步建立。

  新建通讯基站240个,常住人口有线宽带普及率超过20%,信息扶贫扎实推进。

  3.精神脱贫措施得当。全县深入开展精神脱贫三大行动,培植了“和合枣园”、“感恩龙井”等一批十星级示范村和文化大院,建成“精神脱贫示范村”33个,群众摆脱贫困的内动力不断增强。

  四、脱贫攻坚面临的难题及建议

  竹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领导干部群策群力,出实招、干实事、见实效,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尽管工作亮点纷呈,但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得知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亟待研究解决,以便更好的巩固脱贫工作成果。

  (一)项目资金拨付进度缓慢与监管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得知,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资金大多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资金,由于拨付分配政策和考核方法等问题,拨付进度普遍存在滞后,一方面影响项目的及时开展,另一方面造成年底大量结转结余现象。同时近几年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很多整合扶贫资金的政策,随着资金整合力度和额度加大,监管工作目前仍存在乏力和漏洞,亟待加强监管和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严格落实资金拨付时限,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一是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对专项资金支出限时结办,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月报告制度,对支出缓慢的资金分析原因,及时督促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时点资金拨付金达达标。二是要强化扶贫等各类资金使用监管。严守财经纪律,把控好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监管等问题,保证人员资金双安全。按照“誰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加大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对结转资金量大的重点单位、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存量资金规模大幅下降。三是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不让扶贫干部担风险,不让脱贫工作受影响。

  (二)易地搬迁如何做好配套及提升老百姓幸福感问题。

  易地搬迁确实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但由于按政策人均25平米,对于人口多的相对宽敞,对于人口少的难免会有不满意之处。而且易迁房还存在一些渗水、漏水质量问题,影响搬迁户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存在没有解决生活配套设施、未来生活来源以及处理好老宅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严重影响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效果。

  加强异迁房屋质量监督,让贫困户安心住能致富。确保异地搬迁的安置点、安置房建设工程质量质量合格,杜绝“豆腐渣”工程;对于少量安置房因建筑工艺问题造成厕所渗水、漏水等问题,应要求承建方及时处理,做好“售后服务”,安抚民心。在贫困村,尤其是异地搬迁安置区加大投入,改善道路、饮水、电网、电信设施,建设农机服务站、幼儿园、村文化站、村卫生室、村图书馆,定期开展文化下乡,改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破解乡村不热闹、留不住人的问题。   在扶貧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不能麻痹大意,不能一“搬”了事,一定要深思熟虑,把困难想多一点,把办法考虑远一点,通过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来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切实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难题,真正让他们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真正找到归属感,拥有更多幸福感。

  (三)处理好扶贫与扶智、扶志的关系问题。

  扶贫工作中有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一方面存在少数人思想落后、懒惰成性、心灵不纯洁、“一等二靠三要”、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部分贫困化不愿早日脱贫,害怕脱贫脱政策、脱帮扶、脱依靠的依赖心理。

  针对此类问题一是要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步推进,将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正面激励,探索治懒措施,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切实解决部分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二是要引导群众“自强不自卑、期待不等待、依靠不依赖、苦干不苦熬”,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用自己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三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

  (四)处理好短期目标与建立长效机制问题。

  深度贫困县由于脱贫摘帽是头号政治任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和脱贫时间表,因此脱贫攻坚短期成效明显,贫困户脱贫速度较快。以贫困户短期物质保障提升和短期收入增长为考核标准的脱贫工作,虽然能够短期内快速推动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但这种脱贫方式大多是在严重依赖政府倾斜性资金投入和“保姆式”政策呵护下完成的,光靠输血没有造血能力是不长久的。

  脱贫攻坚的关键是保障贫困户收入持续增长,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竹山县的全域旅游产业的来建立长效机制,应该是脱贫的关键和方向。竹山县旅游资源良好,已经初具规模,对脱贫攻坚意义重大,建议市、县两级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将带动脱贫功能强的旅游项目纳入全市旅游规划,与知名景区打包开发新线路,协助推广宣传。

  (五)处理好一手抓脱贫,一手防返贫问题。

  根据贫困分类统计数据得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因病返贫、无技术返贫占比超过50%。因此如何防止一边“输血”、一边“失血”、无力造血再度返贫现象的发生,也是扶贫攻坚的要啃的一块硬骨头。部分贫困村不仅“三留守”情况严重,而且单身汉情况也很突出,这一社会问题原因复杂,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

  为防止脱贫群众再返贫,应建立长效扶贫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机构不撤、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力度不降,持续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贫困户铺好长久的致富之路,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从根本上脱贫。通过产业扶贫,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在家门口挣钱养家,解决三留守问题,关爱鳏寡孤独,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和社会文明。

  (六)处理好非贫困户与贫困户的攀比及新的社会矛盾问题。

  调研中发现基层不乏这样的例子:同户分家的两兄弟,哥哥勤劳苦干,常年在外务工也盖不起一套房子,而生性懒惰的弟弟却因为当上了贫困户,近乎无偿地获得一套住房。这种“给”出来的社会矛盾,也让不少未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的非贫困户十分羡慕,导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结下“梁子”,引发不少争端。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干群之间的矛盾凸显,深层次原因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心理,难以兼顾好边缘贫困群体和对农民整体思想教育缺失等问题,折射出的是当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根本问题。

  针对此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民思想再教育力度。对农民的道德教化乃至思想再教育一定要破题,不仅要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来抓,更要把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再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在产业扶贫实践中,不仅应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同时吸引一般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互促互进,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403855638#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